产业结构的单一和弱质农业的低效,使吉林经济发展与全国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近年来,吉林省从发展民营经济入手,启动全民创业大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投资占当年全社会投资比重近七成,成为吉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给政策,给服务——老板腰杆直了
在吉林省通化县,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让政府官员等一等,也不能让民营企业家等一等。”通化大泉源酒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学明对记者说:“政府部门给我们这些企业办事儿‘不过夜’,分管县领导把涉及的部门召集在一起,一个小时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主动服务的背后,是民营经济在吉林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提出,“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改革开放、抓富民强省。”民营经济被上升到关乎吉林经济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亲商近商蔚然成风。
让民营企业家们高兴的是,干部作风转变的同时,各类优惠政策和资源也不断地向民营企业倾斜。
2013年年初,吉林省召开了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出台的《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包含了10个方面40条政策。目前,省政府46个部门中39个实现非行政许可“零审批”,民营经济的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此前,伴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吉林省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国企向多元主体企业集中改制、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新三年腾飞计划的“三级跳”,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由2005年的28.3%增加到2012年的近51%。
促创业,促就业——群众腰包鼓了
现在吉林省很多民营企业人员都是国企的下岗职工。十多年前,他们经历着艰难的阵痛,如今,他们在民营企业重续理想,收入节节攀高。
原国有企业梅河口酒精厂改制为阜康酒精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懂技术的工人”,已经下岗的韩久祥再次被招聘进公司。刚开始他心里没底,感觉民企没保障。
三个月之后,韩久祥就尝到了甜头,“因为以前开工资都勉强,现在还有奖金”。韩久祥已经凭着过硬的技术成为了公司的车间主任,每个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改制后变化最大的是员工面貌,只要踏实工作就有回报,腰包比以前变鼓了。”
为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吉林省实施了全民创业工程。2013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9.3万户,同比增长32.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吉林省还新建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创业园(市场、基地)115个,扶持创业1.28万人,带动就业5.56万人。
再升级,再发展——企业后劲足了
“我们自主研发出了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生产这种产品的国家。”通化东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马野桥对记者说。去年,该公司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车间通过欧盟认证,系列产品已经在40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商品注册,可以直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在吉林省,一大批像东宝集团一样的民营企业在完成创业期和积累期后,开始成长为行业巨人和“小巨人”企业,自主创新为企业持续发展积累了能量。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吉林省实施的民营企业素质提升工程。企业有了发展后劲,产业的竞争优势也开始突显。在民营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群在吉林省渐成规模。医药健康产业成长为全省继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业之后的第四大产业,涌现出吉林敖东、修正药业等大型民营药企,民营医药企业占到全省医药产业九成以上,全省规模以上中成药工业产值连续十余年居全国前列,生物制药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列全国前三。通化医药高新区在不久前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区内汇集了44户规模以上民营医药企业;长春高新区内则集中了上百家民营生物和医药类企业,这些企业90%以上都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新华社记者王存理、褚晓亮、姚氵是)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