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2月24日专电题目:创业能否成为就业的“救命稻草”——来自在校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调查
赵国华、张富想
卖棉被、送外卖、开超市、办学校,就读于西南大学的大四学生张建贵从一个曾经连眼镜都配不起的山里娃,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大学生创业先锋。近年来,逐渐增大的就业压力带来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热,很多高校鼓励并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专家分析认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劣势比较突出,成功率偏低,建议创业前打好专业基础,理性分析创业项目并了解市场行情,千万不要“赔了夫人又折兵”。
“政策+热情”擎起创业大旗
在宁夏银川,北方民族大学大四学生米宁经营的“民大乐购”,是一家专门为学生提供生活用品和食品的网络移动超市,可以在20分钟内把同学预约的商品送到宿舍,在校园里知名度颇高。
“学校很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免费工作室,对我们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在北方民族大学里,像我这样选择创业的学生有很多。”米宁说。
在河南郑州,就读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张顺昌同样是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代表。大三下学期,他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奶茶店。“开个店能锻炼我待人接物的能力。”张顺昌说。
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热的现象,宁夏西部创业管理培训学院院长仇龙健说,对于在校大学生创业,国家给予部分创业资金,减免一年至两年的企业所得税,大学生创业者还可以简化流程向一些银行申请小额贷款。“除这些有利条件外,大学生经常接触新鲜事物,在一些项目上很有创意。然而我们必须提醒大学生,创业时需要客观、冷静分析,不要盲目冲动。”仇龙健说。
“缺钱+冲动”是创业路障
“我是过来人,上大学时带过家教、摆过地摊,深深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选择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往往缺资金,没有人脉,更谈不上对项目的把握,所以大多数都失败了。”宁夏欣达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永仁说。
何永仁表示,创业比工作辛苦,往往需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创业者一旦认准一个项目,必须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然而,很多大学生缺少这种能力,遇到挫折后就怨天尤人,甚至会意志消沉。
正在等待项目资金的米宁,在经营上并非一帆风顺。“虽然现在盈利,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资金问题。因为资金有限,不能扩大规模,而且就在创业最困难的时候,我的合作伙伴放弃了。”米宁说。
对于创业的坎坷,张顺昌觉得当时就是脑子一热,没有细想就把钱全投了进去。因为店面不在繁华地段,生意比较冷清,所以他在成功应聘一家大型国企后,就把奶茶店转让了。
“现在工作了几个月,对创业的认识比之前深刻,特别是在项目选择、企业经营管理上,如果先向运营规范的大企业学习,自己创业时会少走弯路。”张顺昌说。
仇龙健认为,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劣势确实很多。因为长时间在校内学习和生活,在校大学生对创业风险的评估往往较低。同时,很多大学生对创业项目缺乏深入了解,市场信息闭塞,这也是导致他们创业成功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基础+时势”圆创业之梦
大学生创业如何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仇龙健分析认为,很多在校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这首先在认识上就出现了偏差。想创业的同学可以先参加系统的创业培训,了解市场、团队管理、资金核算、盈利计划等一系列理论知识,不仅能弥补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积累,还能减少将来创业的风险。
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导师、宁夏企业文化协会秘书长陶华建议,在校大学生要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或者兴趣点选择创业项目,一旦选好适合自己的项目后不妨去相关单位实习,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会对市场有准确预测,这样能大幅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在资金方面,大学生创业虽然有政策扶持的启动资金,但并不能保证创业所需的所有资金。”仇龙健说,当前,资金短缺依然是困扰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难题。一般情况下,创业的初期资金投入最好不要超过5万元,项目能在3个月—6个月内盈利,2年内收回成本,这样才会让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当时选择节能项目,是因为在一家节能公司上班时学到了技术,掌握了市场行情,也看到了项目发展的前景,为现在成功创业打下了基础。在校大学生不要把创业当成唯一的救命稻草,不妨试着先就业,也许会看到更广阔的创业天空。”何永仁说。(完)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