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表面反“四风”,暗地“风”照旧——部分地方干部“虚”反“四风”现象调查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专电(记者毛一竹 傅勇涛)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虽然反“四风”的工作在各地持续推进,但由于不良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部分地方一些干部出现了“压力递减”、作风漂浮,甚至“死灰复燃”的苗头,公款吃喝、奢侈消费等违纪违规现象“抓一抓松一松,春风吹又生”。
禁令“上热下冷”,公款吃喝转入“偷偷摸摸”
在中央和地方的三令五申之下,公款吃喝显得“扎眼”、高档节礼也变得“烫手”,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节日风气的变化。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一些地方对反对浪费的禁令条例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嘴上答应、暗里抵制,公款吃喝从饭店酒楼转入私人会所、单位食堂,“虚”反四风现象突出。
在西部某省一处幽静的居民小区内,记者暗访时发现其中隐藏着大大小小7家私房菜馆。其中一家“农家乐”内设有8个包厢,菜单上鲍鱼、鱼翅赫然在列,一顿饭普通的宴席消费也要3000多元。老板说:“来的客人以官员为主,我们只接待提前预定,不接散客,都是熟客。”
由于公务活动太多,一些基层的接待压力依然较大。在贵州省的一个乡政府食堂,临近中午,食堂提供流水席工作餐,一桌10个菜左右。食堂只有两三张桌子,可当天公务接待有十多拨人,需要“错峰”吃饭。一位当地乡干部说,尽管公务用餐的标准降低了,但监督检查、领导调研、学习交流等公务活动太多,财政接待压力甚大。
一些干部甚至“顶风作案”,借助婚丧嫁娶大肆敛财。近日,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上圩村党支部书记赵亚英为儿子操办婚宴,他曾向坡头区纪委承诺,婚宴按当地规定不会超出15桌,实际却操办了60桌。坡头区纪委对赵亚英做出停职检查。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认为,“限宴令”屡见不鲜,但要实现干部作风好转的长效化,必须要在建制度、立规矩上下功夫,除了继续加大明察暗访和惩处力度外,更重要的是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让群众监督干部、约束权力、解决作风建设仅靠上级监督带来的推动力不足的问题。
承诺漂漂亮亮,整改“虚晃一枪”
对海南省卫生学校校长符史干而言,该校用公款给单位教职工买月饼这件在往年看来十分平常的事,没想到竟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自己受到行政警告处分不说,还被在全国范围内通报。
这是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严查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一个缩影。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30420人被查处,7692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查办案件24521起——这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此前亮出的2013年工作成绩单。虽然中央整风肃纪频出重拳,但是一些地方对于“四风”问题的整改却是“虚晃一枪”。记者采访了解到,中部某省抽查18个单位,正厅级领导干部办公用房超标一倍以上的占44.4%,副厅级超标一倍以上的占55.6%。然而,这些基本情况摸清之后,大多数单位的整改却没有动起来。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地方在清理整改办公室超标问题时,把多余部分打起隔断,表面上缩小了面积,实际上人为“添堵”,剩余面积过小仍然无法办公。
广东省一个地市职能部门,局长、副局长统统搬到处长办公室,处长又搬到科员办公室。原来的超标办公室大门一锁就算整改完毕。有干部称:“这样的清理就是应付了事,上级检查人均面积没超标。风头一过,大家又各归其位。”
各单位查摆出来的问题虽然数以百计,整改环节却大打折扣。记者采访发现,少数地方和单位公开承诺多,实际成果少;不少地方称精简了多少会议、削减了多少经费,对一些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却较少涉及。一些受访群众说:“怕就怕整风变成刮风,扎扎实实走过场,轰轰烈烈搞形式,一些承诺、整改的措施本来就是一些部门应该做反而没有做好的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说,“‘四风’形成由来已久,极易出现反复。必须要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效果。”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