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年有余”到拒绝“剩宴”,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马年春节,长春市民的家宴纷纷“瘦身”。不但家宴盘子少了,而且菜量也变得比往年小了,“光盘”之风已经成为节日聚餐宴请饭桌上的最大亮点,这表明随着人们节俭意识的增强,“拒绝浪费”已悄悄成为每个家庭的节日新风尚。
抵制“剩宴” 市民年夜饭“瘦身”
“年年春节,都要看着父母从初一到十五一路吃剩菜,心里可真是不舒服。”从海南回到长春过年的于先生叹着气告诉记者,往年除夕夜父母都要忙活一天做上十几个菜,结果总是一桌一桌地剩。“然后有亲戚朋友来串门,不能让人家吃剩菜啊,接着七个盘子八个碗地做,这么累积下来,往往到初六我家冰箱打开就全是剩菜,盘子都不够用了,得拿保鲜袋装。”
于先生说,由于自己一家三口待个十天左右就得回南方去,每次看着一冰箱的剩菜总是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而且我们一年就回来一两次,我妈根本舍不得让儿媳孙子吃剩菜,有一年在我再三逼问之下,我爸承认直到正月十七他们才把所有剩菜吃了个差不多。”说到这里,于先生的眼里泛起了泪光。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今年,在他的强烈主张下,一家5口人的年夜饭只做了6个菜1个汤。“今年我们基本做到了光盘,就剩了一小碗肘子肉。”于先生高兴地说。
朋友聚会 素菜成新宠
长春市民袁先生是个爱热闹的人,每到过年过节总会叫上一些亲戚朋友来家里聚会,说起今年聚会自家菜单的变化,袁先生用一个字进行了总结:“素”!
“我的春节聚会安排那叫一个满满当当,恨不得一天吃五六顿,感觉食物都在肠胃里塞车了。”袁先生苦笑着说,正因为自己吃够了过年大鱼大肉的苦头,才打算从自家的宴会菜单下手进行革新。“初六我的哥哥姐姐来家里,9个人我弄了10个菜,基本上都是蒜蓉油麦菜、炒藕片这样的素菜,荤菜只有自制腊肠和牛肉,而且牛肉还是和家里腌制的酸萝卜一起炒的,酸酸辣辣很开胃。”
没想到,这一桌子被他的爱人称为“有点寒酸”的10个菜,却为袁先生收获了众多的赞誉。“可以用风卷残云来形容啊,我那盘油麦菜足足一斤多都一点没剩,人人都说清爽落胃。”袁先生笑着说。
尝到了这样的甜头,袁先生在招待初中同学的时候也依样画葫芦,准备了一桌子的清爽小菜。“效果同样非常好,没有多少剩菜不说,大家还都表示是‘春节以来吃得最好的一顿’。”
袁先生说,虽然亲戚朋友的赞扬可能多多少少有些过誉,但作为掌勺的“厨子”,看到“光盘”的时候心里还是很自豪。“往年家里做那么多菜,剩了热热了剩,最后热得次数多了,没人吃就只能扔掉,很浪费。”
袁先生说,现在大家生活条件都好了,再也不是只有年节才能见到荤腥了,所以没必要过年的时候弄那么多大鱼大肉,大家吃得饱吃得好,而且吃得健康才是王道。
饭店聚餐 半份菜最受欢迎
不但在家里聚会吃饭剩菜少了,一些选择在饭店吃年夜饭的市民朋友也表示,这个春节他们不但点餐适量,而且坚持饭后打包,为的就是要节俭过新年。
“现在很多餐馆都在醒目位置张贴着‘文明用餐,勤俭节约’的宣传画,餐桌上也摆放了桌牌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剩菜打包’,我觉得这点特别好。”70多岁的顾大爷笑着告诉记者。
一家火锅店的负责人表示,在节日期间最受欢迎的就是半份菜。“半份菜虽然量少,但价钱也相应下降,可以多尝几样,因此很受顾客欢迎。”而令他印象更为深刻的是,以往来火锅店用餐的客人,如果菜品没有吃完,基本都不会打包,而最近几年,把吃不了的青菜和肉类带走的客人越来越多了。“以前我们进一次打包盒能用半年多,现在两三个月就要进一次。”
在民俗学家施立学看来,这种大家一起“抠门”的做法正是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值得社会继续将其发扬光大。“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有‘俭以养德’这样的说法,大家伙儿都能在文明节俭中过一个喜气祥和的春节,体现了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社会风气的良性发展。”
施立学也与大家分享了他自己勤俭持家的心得。“洗菜的水留着冲马桶,洗衣的水留着拖地板……只有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咱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记者 毛焯/报道)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