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月28日电(记者孙志平、何丰伦)27日黄昏,中越边境崇左市宁明县峙浪乡的韦忠、韦江、韦柯三兄弟,又一次载上放映工具,前往附近的山村放电影。
30多年来,三兄弟在方圆近百公里的峙浪乡、桐棉乡,为周边数万边民放映了上万场电影,村民们亲切称呼他们为“天堂电影院”的三兄弟。
韦柯告诉记者,1981年,刚刚打开国门不久,家里就自筹资金购买了一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和一整套电影放映器材,成为广西中越边境线上第一家自筹资金的电影队。
3米宽的银幕竖立在老屋天井里,从屋门到天井之间一块20多米长、5米多宽的斜坡就是影厅,左右两排木椅从银幕前一直延伸到屋门,中间留一条走道。从《地道战》《地雷战》,到《刘三姐》《甜蜜的事业》……发黄的照片下记录了当时的盛况。
1991年,三兄弟又破天荒地在当地建成一家爱店电影院,有4台放映机,200多个座位。但上世纪90年代末到新世纪最初几年,是电影院最萧条的日子。在那段岁月里,三兄弟依然苦心经营着来之不易的电影院。
电影院生意惨淡的日子,三兄弟决定让电影下乡进村,让更多的老百姓加入影迷的队伍里。峙浪乡、桐棉乡山路坎坷,道路曲折。放映机、发电机、拷贝、银幕、音箱、电影线,每次出行,都要全家总动员。
峙浪乡洞浪村的戈龙屯有20多公里山路,几乎每次进去放电影,都要天黑才能进村。但每次进村,村民们都会杀鸡宰羊。韦忠说:“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村里人都把看电影视为村里的大节日。他们朴实的感激,淳朴的态度,让我们再苦再累,也觉得值。”
“以往放电影,只是想到给大家带来快乐;如今放电影,想到的是怎么给乡亲们带来致富的门道和技术。”韦柯说。
2009年,三兄弟打听到国家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后,主动向宁明县电影公司提出。负责爱店镇、峙浪乡、桐棉乡边境数十个村屯的电影放映任务。
承担了放映任务,每次电影放映前半小时,都要播放一场致富信息,或者介绍种养技术,或者传递天气变化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少群众就是从他们的电影中,学到了技术,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子。
在韦家老屋的墙上,写满了一面墙壁的电影放映计划,时间、地点、村屯、科普内容、正片内容……一应俱全。
“到学校放电影就要播放安全避险常识,禽流感疫情暴发的时候,就要播放防控疫情的科教片。”韦柯告诉记者,现在放映一场电影,国家补助200元,但算上汽油费、修车费、买数字电影的钱,赚到的屈指可数。
韦忠说:“钱赚得不多,但电影是我们的生命,也是乡镇村屯的‘科普园地’。再苦再累,找到自己的价值就感到很幸福!”(完)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