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补课弊大于利!——日前,国内一媒体上一则消息的标题重重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长期以来,虽然教育部门严禁学校在假期组织学生补课,但中小学生补课之风在各类辅导机构里依然红火。这一观点的提出,无疑让家长大吃一惊。与此同时,记者在众多家长的微信里看到,在无奈应试学习给孩子带来巨大学习压力和疲惫的同时,家长们非常渴望让自己的孩子能自然、健康、快乐的成长。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有时会让人困惑。而令人欣慰的是,采访中记者听到、看到的是不少家长已开始思考和醒悟: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在快乐、幸福感多一点的氛围下学习和成长!即便是假期培训,也要参与一些让孩子喜欢的项目,而不是刚走出高压的教室,却又进了另一个让孩子身心疲惫的课堂。
给孩子一点喜好权
这个假期刚上初一的明明是快乐的。因为除了一点寒假作业,他没有被父母要求去补课。对此,明明的妈妈说,刚刚历经了小升初辛苦的学习,应该给孩子一个身心放松的机会,为此她请了公休假,趁假期带孩子出游一趟,让他在开心的旅途中,增添一些课堂外的知识。
对于自身是学教育心理学的胡女士来说,她9岁的女儿更是幸运。至今为止,她没有逼女儿去上过任何一个培训补习班。她说,孩子还小没必要,应该让她轻轻松松地成长。女儿唯一去学习的是芭蕾舞,对此她也很支持。胡女士认为跳芭蕾舞可以让女儿在形体、气质等方面有所提升,对女孩子而言非常好。只要孩子的喜好有利于她的成长,家长应该支持她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云南市场上,得益于明明妈妈和胡女士这样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考虑,一些特色培训学习班生源和市场情况也较往年要好。在昆明音乐家协会艺术培训中心,康老师告诉记者,随着假期的来临,到中心来学琴类、声乐、美术的孩子较平日有明显增加;昆明东方文化学校海晟教育培训中心校长助理张老师则告诉记者,基于市场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该校在原来课外辅导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学、美术、书法、写作等特色教学,以满足家长和孩子们不同类型的学习需求;在授课方面则采取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以便于孩子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
假期补课一周足矣
“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其他同学都补,孩子不补,怎么行呢?会落在其他同学后面。”采访中,有不少家长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而这也是假期培训类学校补课市场火热的重要原因。
非要补课孩子才能成才、成长吗?答案肯定不是。对此,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也是孩子家长的张女士说,与其说不补课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会不好失去前途,不如说是家长们不敢失去多一个能让孩子成长的机会,但可以肯定,补课并不能保证每个孩子就能前途无量。
作为在滇赫赫有名的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家家乐教育的校长张立家介绍说,尽管该校没有开设课辅外的特色班,但学校对于假期课辅也仅是一周的时间,之后就建议家长给孩子休息、娱乐的时间;其次,也要给学校老师一个休息调养的时间,以便下学期大家都有个更好的状态。“休息时间短,就更要顾孩子的感受,忙碌了一整个学期,让他们好好享受一下放假的乐趣。”度假区实验学校杨立雄建议说,如果家长勉强孩子参加过多的培训班,只会适得其反,达不到家长期待中的效果,还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厌恶和抵触的情绪。
谈及寒假补课的利弊,昆明市中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宋慰春说,寒假补课要看补什么,如果是简单地补与学校学习相同的课程,肯定是弊大于利。因为小学与和初中阶段,学生都需要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如果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方面有差距,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提前去补课,孩子对今后学校教学的内容就非常容易出现忽视或者不感兴趣的状态,造成在学校学习不认真。其次,如果补已经在学校学习过的课程,容易使学生形成在校学习不重要,反正可以补课的依赖倾向。第三,寒假很短,是学生们恢复学习疲劳、培养生活兴趣的好时期,补课会变相剥夺孩子自我放松的机会,加重对学习的厌倦感,不利于开学后新学期的学习。
假期小鬼来当家
假期对于孩子而言,无疑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然而家长却面临着纠结:假期该如何安排和教育监管孩子?
“‘小鬼当家’是美国拍摄的小朋友喜剧励志系列片,片中小朋友的非凡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可现在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家长们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和非凡才能的展示。假期恰好可以成为他们独立生活的练习机会,提高自主性。”——采访中,宋慰春给家长们开出了良方。比如,可以让孩子在家排练“小鬼当家”、自己动手,快乐DIY、进行社会生存体验、增添兴趣爱好,提高孩子“情商”等等。
宋慰春说,按照国内儿童适应行为的标准,3岁就可以开始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12岁就应该达到基本独立生活的水平,包括能完全料理个人卫生、经常注意个人衣着和容貌、经常协助家人做些家务、缝补衣服和做其他一些手工技能,协助家人选购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知道讲价,能控制自己主要花费,能简单地记账等。孩子的生活及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今后孩子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可以要求及引导孩子在家里练习“小鬼当家”,体验做家庭小主人的感觉。
需要强调的是,家长要为孩子考虑及把关,选择去学习什么课程或特色班前提是孩子要愿意;选择项目以1~2个为宜,不要“贪多嚼不烂”,仅仅是赶时髦,不能坚持下去。此外,孩子普遍缺少毅力,一旦选择适合项目,家长必须监督,在积极鼓励的同时,也要提出要求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叶红)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