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达娃:“80后”的珞巴族“致富明星”
2014-01-19 18:35:25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身着珞巴民族服饰的80后的“致富明星”达娃 摄影:杨旭</font>
林芝米林县琼林村的珞巴族人大代表达娃,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如今已是当地响当当的“致富明星”。这些年来,他通过开发旅游业,组织村民一同致富,一心一意为当地乡亲们谋利益,让许多村民一同走上了致富之路。</p>
机遇·旅游·致富共同走</strong>
别看达娃还是个“80后”的年轻小伙子,但他已经是当地的村主任,更是有名的“致富能手”。达娃初中毕业后,就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他沿袭着祖辈的生活习惯,伐木耕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p>
2002年开始,西藏自治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退耕还林”的相关扶持政策。达娃开始尝试种植核桃树。经过自身的努力,在良好的机遇下,达娃的辛劳汗水之后收获了丰硕的成果。</p>
2005年达娃当选为当地的村主任,他一直在想着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从2009年开始,林芝的旅游开发越来越热。不少当地的村民都争先恐后地做起了旅游。于是一时间,各个家庭旅馆、自建的景点纷纷而起。因此,贫富不均、抢客人的现象屡见不鲜。</p>
经过仔细观察和思考后,村主任达娃和村委会的干部们认真商讨,并做了详细的调查。终于决定采用集体做旅游的方式,带动大家一起致富。</p>
一旦做好了决定,就坚持下去。“开始很多村民都不接受这种共同致富的想法,很多人都有意见,找我计较和理论的乡亲们特别多。很多人都感觉自己这样不能赚钱了。于是我就慢慢地和大家摆事实讲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协调,大多数村民同意用这样的方式先试一下,如果能赚钱,大家就同意继续执行下去。”达娃回忆说。</p>
于是,从2010年起,村民们开始走在了共同致富的大路上……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2011年,全村的集体收入达到18万元。乡亲们尝到了甜头,就欣然地接受了这样集体“吃旅游饭”致富的方式。2012年,琼林村被评为全乡第一个“万元户村”。</p>
达娃认真地告诉我们:“集体致富有两个最明显的好处,一个是可以带动贫困户一起致富,二是集体做旅游,集体规划景点的建设,可以避免村民们各自为政的情况,也可以让那些乱搭乱建的景点建筑取消,不会破坏景区的整体景观。”</p>
“致富不是终点,所以我们从收入里筹备了25万元,在村里建立了一个基金。专门用来帮助贫困家庭。帮助他们看病,帮助家里的孩子们上学。”达娃说。</p>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光依靠旅游致富是不行的。”达娃自豪地说:“所以我们开始发展特色的养殖业。养犏牛,还有藏野猪。说起这藏野猪,我们村可是西藏第一家养殖藏野猪的村子。现在已经有犏牛500头,藏野猪已经有60多头了。”</p>
今年开始,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子里开始筹备养殖藏鱼和种植木耳。现在已有20多万元的资金到位了。“养殖藏鱼既可以让乡亲们致富,又可以避免野生藏鱼被捕杀,这样可以不破坏生态。”达娃中肯地说。</p>
除了发展特色养殖业,达娃还带领村民筹建了一个酸奶加工厂。“这个厂从2009年开始加工,现在已经注册了商标。准备生产南伊沟特色的奶渣和酥油,还有酸奶。现在游客来到我们村里,都要买上一些特产带回家,目前已经供不应求了。”</p>
达娃的憧憬和幸福生活
作为第二次上两会的人大代表,达娃深知自己的每一个提案都是带着乡亲们沉甸甸的嘱托和期待。</p>
“在去年的两会上,我的提案是寻找珞巴族说唱传承艺人,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特色文化。现在已经找到了两位具有典型性代表的传承人了,他们已经被评为自治区级的非遗传承人了。”</p>
今年,达娃计划再次深度开发旅游中的人文特色,他计划在民俗文化和民俗服饰上下功夫。</p>
当别人称呼达娃为“致富明星”时,达娃总是很谦逊地说:“我只有初中文化,一切都是一边摸索一边学习。我的知识有限,所以经常通过看电视和上网查资料的方式学习。在一边思考一边摸索的同时,我经常找机会去内地考察,学习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央视的农业频道是我最喜欢看的,里面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过了春节,我还计划去厦门和湖南,学习他们的种植技术。”</p>
目前,达娃和爱人也经营着自家的家庭旅馆,生活充实而富足。问及他的心愿,达娃说:“我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能好好学习,这样,他们也可以更好地回报社会,”</p>
如今,凭着敏锐的头脑,踏实的努力,达娃带领乡亲们奔忙在致富的坦途上,为早日与乡亲们一道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奋斗着。</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