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17日电(黄深钢 李文芳 唐俊垚)春运吹响了回家的集结号,返乡的人群开始涌入火车站、踏上归家的旅途。春运第二天,杭州城站火车站迎来“小高峰”,记者看到站外等候座椅上挤满了归家心切的旅客,有人甚至提前10多个小时就来候车。
“我是晚上11点多的车,一大早就赶来了,因为在车站就离家更近了。”山东菏泽的韩君层告诉记者。他说,现在老家大变样,江上架起了高架,村里的路也通了,下了火车再花21块钱就能坐到家门口。
老韩今年53岁,18岁时就出来打工,35年来一直漂泊在外,只在农忙和春节时回家。“虽然外头挣钱多,可饥一顿饱一顿的。在家里,就算喝热汤热水,也比外头强!”他说着从钱包里拿出女儿的照片,“等女儿结婚了,我也就不出来打工了”。
老家在河南唐河的赵合先每年会出来打8个月零工。他说,村里很多人都盖了新房、通了水电、安了太阳能,自己家里却还是住着老房子,让人着急。“家里俩姑娘都是都是大学生了,等她们毕了业,自己再干几年,去县城里买套房子。”赵合先说出了他最大的愿望,“县城买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那才是我梦里的家。”列车轰鸣,赵合先带着他的梦和对故乡的眷恋,踏上北上回家的路。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许多打工者远离家乡、外出打工半辈子,年老时却总还有些东西在心里牵挂着、吸引他们回去。淮北萧县的刘凡青就是这样。67岁的老刘嗓音洪亮、身体硬朗,他说今年是他打工生涯的最后一站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家也盖了两层小楼,来个客人摆个席,能上十几个菜”。
刘凡青家还有六七亩地,去年开辟出来种葡萄。“两年后能挂果,到时候一亩地能赚两万。”老刘乐呵呵的说。他打算回家后把其他空地都拿来种植经济作物,家乡的土地成了他归家的最大期盼。“不管出来多久,都要回去,都要回去。”刘凡青重复说了两遍。
68岁的安徽芜湖人程鸿明同样归心似箭。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安了家,他们老两口住在杭州带孙子,也算是享了清福。可快过年了,老程却着急想赶回芜湖。“杭州是比芜湖发达,可这里住着还是不习惯,在家里可以去地里遛遛、打打麻将,这边连打牌路数都不对!”在他看来,还在老家更舒坦。
和他们一样,有很多上了年纪的外来务工者告诉记者,等孩子成家立业、都过安稳了,他们肯定还是会回家乡去。“毕竟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土地呀。”刘凡青很是感慨。(完)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