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国内新闻

筑牢中华民族的“挡风墙”

2014-01-17 11:52:55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筑牢中华民族的“挡风墙”

  2013年这个时间节点,不仅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被甘肃人标注成意味深长的瞬间。</p>

  2013年12月18日,甘肃被确定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在此之前,《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甘肃定西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相继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启动实施,上升为国家战略。</p>

  这是甘肃的机会,也是甘肃的担当。在关乎未来的路口,2013年,生态脆弱的甘肃用这一曲曲雄浑激昂的“绿色交响乐”,清楚地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坚定选择——</p>

  中国版图上,甘肃横亘于西北,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挡风墙”。甘肃要大干一场,筑牢筑好这面墙!

  2013年,甘肃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我国大江大河的重要发源地。犹如一道屏障,镶嵌在祖国西北咽喉之地,

  然而,放眼甘肃版图,横贯疆土的,是漫漫黄沙、沟壑纵横。尤其是这些年来,甘肃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加上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hellip;…让这片干涸的土地不堪重负。</p>

  甘肃的生态安全不仅关系自身,而且直接关系整个国家。屏障立,则全国生态安全;屏障废,则全国生态失守。</p>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甘肃被定位为“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p>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何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奏响“美丽中国”的甘肃乐章?</p>

  “深入实施生态屏障行动!”2012年4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p>

  2012年10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3341”项目工程,提出打造三大战略平台,其中之一,就是打造以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p>

  这一抉择,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肯定和支持。2013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会议通过《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p>

  “我省构筑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屏障,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这无疑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借此,甘肃的生态屏障建设,真正提升到了国家层面。”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p>

  2013年,甘肃“两江一水”“渭河源区”区域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

  甘肃人深深明白,深入实施生态屏障行动,必须要以重点生态区位治理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载体,以重点生态项目实施为抓手。</p>

  2013年7月,《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启动实施。估算总投资将达320.58亿元,建设期限为2013—2020年。</p>

  借助全新的区域名词“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历史性地跨越各自流域,将“手”握在了一起。</p>

  这一区域涉及陇南市武都、宕昌、成县、康县、文县、西和、礼县7县区,甘南州碌曲、迭部和舟曲3县,定西市岷县,天水市秦州区等4个市州的12个县区,以及白龙江林管局、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总面积3.23万平方公里。</p>

  长期以来,作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重要生态屏障,“两江一水”区域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滞后。</p>

  “作为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和我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两江一水&rsquo;区域综合治理,强调将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农牧民脱贫解困相结合,实现区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p>

  “两江一水”治理刚刚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又正式批复了《甘肃定西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p>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源头位于我省定西市中南部,是渭河重要的水源区涵养补给区和生态屏障。受历史、自然及人为等因素影响,渭河源区成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p>

  该《规划》范围包括定西市6县1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源地保护、植被保护与建设、水土保持、防灾减灾、中小河流治理等5大类。估算总投资64亿元,建设期限为2013—2020年。</p>

  历史机遇,再次垂青了甘肃。“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等规划后,2013年,我省又有两项区域治理规划上升为国家工程。”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p>

  2013年,甘肃咬定生态建设不放松

  全新的规划要照进现实,绿色的梦想要发出新芽,甘肃人深知,就得付出比其他地方千百倍的努力,得进行艰苦卓绝的持久战。</p>

  2013年,甘肃人依然咬定生态建设不放松。</p>

  如今,在干涸了半个世纪的民勤青土湖,已奇迹般出现了一泓15平方公里的季节性湖水。</p>

  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地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交汇处。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过度,当地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进程加快。</p>

  小小民勤,不仅绿洲自身生存显现危机,更成为威胁中国的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p>

  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以来,我省坚定地打响了一场生态保卫战。</p>

  几年光景,便已桑田沧海。本已握手的两大沙漠,而今一汪碧波再现,十多万亩芦苇丛生,民勤绿洲的北部风沙防线有了一片开阔的缓冲区。</p>

  决不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2013年,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项目稳步实施,党河、疏勒河灌区节水改造力度加大,党河水库下泄水量增加到1.06亿立方米,月牙泉周边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初步遏制。</p>

  不仅仅是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综合治理,2013年,借助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恢复与保护,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hellip;…生态文明的理念像无数颗绿色的种子,在陇原大地播撒,甘肃锲而不舍地构筑着国家生态安全屏障。</p>

  通向生态文明的道路,注定有许多蜿蜒崎岖。但是行路难,方显我们的勇气和信心。在挥别2013年之际,如何在前进中实现生态文明的伟大愿景,无疑需要更多的智慧与探索。</p>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