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乡农民驶入致富“快车道”
2014-01-16 09:53:07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彝乡农民驶入致富“快车道”
“我家只种了一亩,今年还没投产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了。到明年投产时,我这一亩地的收入啊肯定会翻上两、三倍的。”1月11日,屏山县屏边彝族乡山河村三组村民曾天华高兴地说道。</p>
该乡是个彝、汉、苗三族聚居地。全乡幅员面积11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000多,是个典型贫困山区乡镇。而乡内农业主要以传统的种玉米、水稻种植为主,由于土地的贫瘠等因素,辛苦劳作一年下来,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农民的腰包始终鼓不起来。</p>
2010年,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意识到,要想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必须调整传统产业结构模式,于是,与山河村支两委一道,通过凑筹资金、派人外出考察学技术,结合当地实际,引进签插茶和猕猴桃两大品种,采取签插茶间作猕猴的形式,农户出土地,政府免费送苗、送技术等方式引导农户栽种。“说句老实说,其实我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搞的,真没想到增收大,见效快,我今后还要加大力度,继续壮大这个产业。”曾天华说。同时,实行按市场价统一回收的办法,解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使其真正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p>
“今年因为猕猴桃才初步挂果,没投产,收入大概在2万元左右,签插茶栽了400多亩,平均每户是2亩左右,每亩收入大概在3000~4000元。”该村支部书记罗玉刚介绍说。在看到该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增了收后,现如今,该乡麻柳、青龙、屏边等村也相继发展起了这一产业,正驶入致富“快车道”。</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