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以汉语为语料的中国语义学
2014-01-08 11:26:40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为了在引进国外语义学理论基础上,加快国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本土化进程,积极建构以汉语为语料的中国语义学,10月11—13日,第七届全国语义学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会议由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和俄语学院共同主办。</p>
俄罗斯语言学新理论新方法应加强研究和引进</strong>
“引进俄罗斯在这一领域新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汉语实际,更好地描写、解释汉语语义现象,揭示汉语的规律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淑芳说。她认为,认知语言学以意义问题为核心,关注语言与认知的关系,而心智、认知与概念结构、意义系统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很多,对比分析方法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其探究人类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的需求。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普遍性和特异性与人类共有的基本认知能力有着直接而自然的联系。认知语言学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得到广泛的普及和传播,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前景。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王永介绍说,“在‘视觉诗歌’的语义研究上,我们尝试运用计量方法,拟对诗行的句法构成及词义分布进行统计,继而揭示这种特殊形式诗歌中词与词之间的语义联系特征”。计量方法在俄罗斯文学中的运用始于100多年前,研究者对俄语诗歌的节律做了最初的统计,将数理方法的运用不断深化和完善,使这种方法席卷诗歌研究的各个层面,包括诗歌的语音结构、语法、词汇和成语;甚至情节和结构、人物形象、主题、题材、文学流派等。</p>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辛夷说,俄语语篇语言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中叶,“语篇”被确定为句法理论框架下的超句子统一体,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是这种大于句子单位的结构和语义特点。语篇是言语产品,是言语的基本单位。语篇的产生与理解是在对事实的认识和交际过程中完成的。俄罗斯语言学家对语篇的研究,一是确定语篇在语言和言语系统中的位置,二是划分出语篇的特性。</p>
探讨当代语言学研究新趋势
与会学者就俄罗斯语言学和西方系统语言学进行比较研究,展开研讨。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姜宏认为,将属于同一语言学范式但具有不同学理内涵的两种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是当代比较语言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势。对比视域下的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和西方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其基础是对两种理论的生成背景和学理传承进行必要的考证和梳理。研究表明,两种理论在生成路径、学术指向以及学派传承、学说师承等诸方面都存有差异,从而决定着其研究对象、原则、目标和方法上的不同。</p>
对学术语篇的理论研究也引起与会学者浓厚的兴趣。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副主任许宏说,学术语篇既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的一种工具。学术语篇是反映科学思维操作的话语行为在逻辑上互相关联而成的连贯话语。作者的思维操作过程是有一定规则的,如果将语篇视为最后的成品,那么元话语就是作者在这一成品中留下的思维痕迹,从这些痕迹中可以观察到作者思维的操作过程,因而将学术语篇中标记这些思维操作的典型语言手段划分出来是非常必要的。元话语尽管不是话语的核心内容,与命题内容没有太大关系,但语言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元话语的使用对于说话者实现话语意图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的使用也是语篇生成过程的重要一环。对元话语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可为学术语篇的生成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而正确理解并使用元话语对于学术阅读和写作也有着突出的实践指导意义。</p>
据主办方介绍,全国语义学学术研讨会旨在突破俄语语义研究单一语种的局限,与从事英语、汉语等其他语种研究的学者展开学术交流和互动;在交流中把握意义问题研究的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推动国外意义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本土化,建立以汉语为研究对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语义学。</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