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杰:毕业后回青海建设家乡
2014-01-04 12:06:49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海北调研团的部分组员,被安排住在哈尔盖镇亚秀麻村的村支书家里。</p>
调研团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研究生部的陈昭穿着军大衣,哆哆嗦嗦地直奔屋里暖暖的火炉。</p>
“嗨,来啦!”村支书高三刚毕业的儿子桑杰东知和她打了声招呼。</p>
陈昭回过头来,打量着面前这个皮肤略黝黑、身材标致的帅气大男孩儿,随口问他:“听说你今年高考?你想报考哪所大学?”</p>
“最好的,当然是能上中央民族大学了!过几天,知道成绩了再填报志愿。”桑杰回答。</p>
在离京数千公里的地方,听到中央民大,陈昭顿感一份意外的亲切。之前,她们听当地的干部说起过牧区藏族文化,印象中那里的孩子大都早婚。虽然当地党委、政府努力普及义务教育,但很多家庭的孩子还是更愿意在家放牧或外出工作。</p>
和当地很多藏族家庭一样,桑杰家里也挂着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画像。不同的是,房子里还摆着很多奖状。最让桑杰和家人骄傲的是,桑杰曾在2010年第三届“中国小音乐家评选活动”中荣获声乐类青年组金奖。</p>
就在那个黄昏,伴着摇曳的酥油灯,大家喝着喷香的奶茶,盘坐在桑杰家中的毛毡上,和身着夹克衫、牛仔裤的桑杰聊了起来。</p>
20岁的桑杰有一个弟弟、三个妹妹。19岁的弟弟初中毕业后,就结了婚;17岁的大妹妹也已经嫁人;小妹妹们分别在上初中和小学。桑杰10岁开始上学,先在镇上读小学,后来转学到海北州小学,一直接受汉藏双语教育。</p>
桑杰说,他很喜欢上学,从小就开始读寄宿学校,曾到北京参加过声乐比赛,他兴奋地和调研团员们聊起他的北京之行。“我去过天安门、鸟巢、国家博物馆,感觉特别好。因为时间有限,没来得及登上长城,感觉有点遗憾。”桑杰说。</p>
调研团员们和桑杰相约,请桑杰以后来北京一起爬长城。</p>
有人问桑杰:“如果考上中央民族大学,你是否想学声乐或者民族学?”桑杰却告诉大家:“我想学经济相关专业。去了北京,我最深的感受是青海和北京差距太大了。我大学毕业后一定要回青海,建设自己的家乡,我希望家乡也能越来越好。”</p>
调研团离开牧区的前夕,当地牧民自发组织了一次草原联欢活动。海北草原的夜来得很晚,到夜里九十点钟了,才天色渐暗。在大草原上,看到一身传统藏服的桑杰,大家有点惊讶,这和之前身着夹克、牛仔裤的大男孩儿判若两人。</p>
入夜时分,牧民们点燃了篝火。耳畔的牧歌吹拂着不远处的五色经幡,调研团员们和牧民们围成一大圈,在吉祥、欢快的藏族歌声中,跳起了锅庄舞。</p>
虽然听不懂藏语的歌词,但他们知道,那应该是关于劳动、幸福、梦想的赞歌。那一晚,苍穹里的星星闪烁,篝火映照的舞姿灿若彩霞,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被抛诸脑后,只有那美如牧歌的藏地之夜,久久地在心中萦绕驻留。<br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