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国内新闻

水井村:在发展路上唱出自信

2014-01-02 10:49:56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水井村:在发展路上唱出自信

\

苗族花山节成为小水井村寨风情游的重要项目之一。 

\

在文化保护项目实施中,苗族姑娘重拾民族刺绣。 

  落日染红了天边的远山,四周一片寂静,阵阵微风轻轻拂动着满山的草木。</p>

  山路上,一群苗族农民扛着锄头,吆喝着牲口,三三两两地走回村中。</p>

  小水井自然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全村共166户478人,均为苗族。这里地处海拔2350米的高寒山区,四周坡陡沟深,全村耕地均为山地。长期以来,苗族村民经济收入完全依赖山地农业,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水源缺乏,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洋芋(马铃薯)、荞子、小麦等旱粮。玉米亩产最高300公斤,小麦亩产最高180公斤。2006年以前,小水井村农业生产还属人背、马拉、牛耕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十分贫困。</p>

  为了帮助小水井村苗族同胞增强自信心,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富民县想了很多办法。2002年,富民县策划成立了“富民县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p>

  在“富民县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不断被营销推广时,县上还不断加大了对小水井自然村的扶贫力度,引导村民发展畜牧业,健全对小水井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p>

  2007年,小水井村被列为昆明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9年,被列为省级旅游示范村。几年间,小水井村修通了13公里的县级公路,修建了天籁广场,硬化了村中路面,每家修造了沼气池,架通了有线电视,为每户村民配发了29寸大彩电。</p>

  但由于小水井村地处偏僻的高寒山区,仅靠一两个扶贫项目,很难让小水井苗族村实现自我发展的预期目标。因此,在省、市民委的支持下,富民县以“小水井苗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为契机,开始了新一轮的小水井村扶贫工作。&nbsp;

  先是修建水利设施,将村里泡核桃种植面积从300亩加大到了550亩,并加大黄牛养殖规模,发展烤烟种植,努力提高小水井村的经济发展能力。</p>

  项目实施过程中,富民县采取整合资源,多方共建的方式,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有效节约资金。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及一切可用的社会资源,节约资金,加强效率费用。同时实行“五制”:招投标预审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建设工程廉政合同的“双合同”制、工程质量督查制、工程进度报告制、建设资金专户管理制。严把“四关”:工程进度关、资金使用关、工程质量关、资产管理关,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

  在小水井村苗族文化建设工程方面,富民县成立了由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小水井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加强村寨文化保护的协调领导。同时,以建设标志性建筑为基础,有序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文化保护项目实施中,富民县修复了苗族文化活动小广场外墙浮雕,修缮了小水井苗族博爱墙。</p>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小水井村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特色产业培育取得初步成效,前期种植的泡核桃已经挂果。最为可喜的是,小水井村寨风情游的游客不断增长,拉动了村里经济发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300元,上升到2012年的2884元,增幅超过25%。</p>

  富民县统战部副部长张华说:“我自己就是苗族,看到小水井村苗族农民合唱团的成就和今天小水井村的建设成果,我真的感到很高兴。希望小水井村村民抓住这个契机,加快发展步子,不断提高生产技能,在保留小水井村独特歌声的同时,让我们也看到小水井的发展变化和美好未来。”</p>

  (本文图片由富民县民宗局提供)<br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