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欠三组:搬迁带来新生活
2014-01-02 10:49:56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允欠三组农户的全家福。 钱明富摄
如今的三台山乡允欠三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进村寨,各色花儿迎风摇曳,棵棵果树硕果累累,一条条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一根根水管把清泉水引来,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德昂人家的幸福。</p>
允欠三组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允欠村委会,以前这里是一个坐落于三台山山顶的德昂族贫困山寨。由于德昂族久居山中,受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蓄饮水困难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德昂村寨经济和社会发展。</p>
2004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允欠三组德昂族群众整体搬迁到320国道旁,交通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p>
搬迁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生产力水平,让村里的条件适应目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并在发展中摆脱贫穷、增强信心,与当地各族人民一起,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p>
为此,芒市市委、政府将允欠三组确定为“兴边富民示范村”,投入资金帮助允欠三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全村共种植香蕉193亩、番石榴50亩、柚子23.6亩、菠萝蜜21.5亩。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有效拓宽了允欠三组增收致富的路子。</p>
短短几年里,允欠三组基本已经形成了以“猪(养猪)—沼(沼气)—果(果树种植)” 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过去吃粮靠救济、生活靠补助,贫困封闭的允欠三组,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三台山乡德昂族第一村。</p>
2008年,允欠三组农民人均纯收入2727元,较2004年人均788元增1939元,增246%;较2008年全乡人均纯收入1875元高852元;人均占有粮食365公斤,较2008年全乡人均粮食300公斤高65公斤。</p>
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得到了允欠三组德昂族村民的称赞。村民赖玉果说:“党的惠农政策真好,‘兴边富民工程’更好,让贫穷落后的德昂村变成了引人瞩目的德昂山寨第一村!”</p>
在成功搬迁的基础上,芒市市委、政府决定将允欠三组打造为名副其实的“德昂第一村”,将生态保护与扶贫搬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德昂族山寨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激发全市德昂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和奋斗精神。</p>
为此,芒市以“允欠三组德昂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允欠三组德昂族传统文化保护、村寨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寨支柱产业培育。</p>
在村寨传统民居保护方面,作为一个整村异地搬迁后新建的村寨,虽然允欠三组新村在设计中已经考虑了德昂族传统建筑风格,如全村民居都是德昂族传统民居“四檐出水”风格。但与一些历史悠久的民族村寨相比,允欠三组的建筑风格特色还是太少了。</p>
为了“不让德昂族传统民居建筑在我们这一代手上丢失”,在“允欠三组德昂族特色村寨”建设中,芒市对20户村民民居实施了德昂族特色民居保护改造及修缮工程,同时,建设了德昂族传统风格寨门一座。通过这些措施,允欠三组新村德昂族风情更加浓郁了。</p>
在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新对村内道路、农户院场进行硬化。在村内新建了垃圾池4个,修建了村内文化活动场地及挡墙600平米。</p>
在产业培育方面,进一步强化“猪—沼(气)—果”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强做大养殖业,为允欠三组引进了优良能繁母猪50头,同时,还聘请了相关养殖专家,多次对村民进行了养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专家还手把手地实地指导养殖户,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养殖生产技能水平。</p>
允欠三组组长赖腊算深有感触地说:“与过去相比,现在我们村富起来了,对脱贫致富奔小康充满信心。让人更为欣慰的是,多年来,村里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或事故,大家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因为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的好日子才开了个头。”<br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