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杠坝传奇之基层民主篇</font>
村官的“主意”与乡亲的“民意”</font>
青杠坝村干部经常花大半天时间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下午在村委会碰头,汇总情况,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芦晓娟 摄</font>
在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不但村民住的房屋漂亮,就连逝者也能进入一个美丽的安息环境--青杠坝村公墓。</p>
“修公墓的建议是我提出来的。”每当有人称赞青杠坝公墓节约土地资源、方便祭祀、让村寨更整洁等好处时,村民冷应荣感到非常自豪。</p>
去年,与村民一起安葬完一位过世的赵姓老人后,冷应荣在村民大会上提出,统一规划陵园,让村寨更美丽。一个月后,这个提议被提交村民大会讨论表决,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村里随即在远离村寨的山上规划建陵园,目前安葬或迁坟入公墓的已有10多户。</p>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要建设好家乡,必须广集民智,调动大伙积极参与。”村支书冷朝刚说,建公墓只是青杠坝村把乡亲的“民意”上升为村两委“主意”的一个平常事例,村里很多重大决策是由村民在群众大会上先提出来的。</p>
例如,成立种养协会,壮大集体经济;低保发放优先保证“五保户”、残疾人、困难家庭;遏制酒席风,仅限办婚丧两种,送礼不超过100元;奖励优秀大学生,奖励独生子女户及双女结扎户…….
青杠坝村乡亲的“民意”能上升为村两委的“主意”,关键还在于有个好的民主议事制度和平台:每月召开一次群众会,每月召开两次组长党员会。</p>
12月11日晚6时40分,天空忽然下起绵绵细雨,寒风让脖子和双手都缩进了厚厚的棉衣。借着路灯的光亮,村民提着凳子三五成群地赶往村篮球场。</p>
“听说省里要支持我们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我想提议先把路扩宽点儿。”65岁的唐正芬大娘腿脚不便,11岁的孙子提着小木凳扶她赶路。等她坐下,全村6个组在家的170多位户代表都安静整齐地坐好了。记者从村民大会签到簿上看到,唐大娘从未缺席过。</p>
冷朝刚直奔主题,请大家围绕“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六项行动,青杠坝村还需要做些什么、怎么做,谈想法,提建议。</p>
“家家户户能上网”“再搞一个移民点,把我们住山上的全部搬下来”“修条环山公路把养殖小区都连起来”……一个小时里,大伙踊跃提建议10多条。</p>
为了方便召开群众会,正在建设的村活动室专门设计了能容纳300人的阶梯会议室。</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