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22日电(记者夏冠男 闫起磊 何丰伦)没有金融巨头的野心,也没有职业投资者的大手笔,他们都是普通人,只是想“囤点东西”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这些人囤茅台、囤普洱,甚至囤金条,被称为“草根囤客”,在2013年,他们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p>
囤茅台:泡沫破碎只剩亏损
“现在,囤茅台真没必要了。”在贵阳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他看到53度飞天茅台酒价格降到1200元一瓶,认为可以“抄底”了,于是托朋友买了6箱12瓶装的茅台酒。当时有两个打算:一是自己将来会用一些,二是算作一个小的保值投资。</p>
“按照往年情况,逢中秋节、春节都会涨价,但眼看这都年底了,自己这6箱酒已经赔了万把块钱。”王先生说。</p>
2012年春节前,记者曾在贵阳市盐务街茅台专卖店看到,专卖店早上还未开门营业,就已有很多人在门外排队买茅台酒,可谓“一瓶难求”,当时一些专卖店甚至采取了限购举措,如每张身份证限购两瓶等。而现在,当记者再次走访茅台酒专卖店,已不见排队购酒的现象。</p>
贵阳市某产业集团一位负责酒店业务的高管告诉记者,2011年茅台酒价格高峰时,市场上一度流传“囤茅台比炒楼更赚钱”“囤金不如囤茅台”的说法。他有不少朋友做酒生意,往年这时候谈的话题也少不了“囤茅台”。但今年,受政策大环境的明显影响,包括茅台在内的高端酒价格不断走低,身边的朋友已经没人“囤”了。</p>
【记者观察】</strong>高端白酒经历价格居高不下之后“泡沫”开始破裂。虽然高端白酒消费中公务消费具体所占份额尚不能确定,但一系列整治公款吃喝的规定正在让一些变身“离谱”奢侈品的酒逐渐归位为正常的消费品。</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