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地方报道贵州

齐心集“小钱” 公心办“大事”

2014-01-01 22:35:32 作者:admin 来源:贵州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齐心集“小钱” 公心办“大事”

青杠坝传奇之集体经济篇</strong>

齐心集“小钱” 公心办“大事”

大山深处的青杠坝村越来越美。芦晓娟 摄

    12月10日,在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的主路两边,记者看到有50多栋新房拔地而起。在这些建筑中,全体村民最关心的还是投资100多万元的村活动室的施工进度,他们希望明年的“春节联欢会”能在室内举行。</p>

    “钱都是国家拨的吗?”一个昔日的“空壳村”能拿100多万建活动室,记者感到吃惊。</p>

    “县里和镇里都支持一些,村集体自筹80多万元。”村会计冷旭山把款项构成一一道出。</p>

    “村里有那么多钱?”记者还是不大相信一个大山里的小村有如此厚实的家底。</p>

    “小河涨水大河满嘛!”青杠坝村的集体资产如何从无到有,大伙又如何齐心集“小钱”,让集体资产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村支书冷朝刚娓娓道来。</p>

    2004年,村里的大蒜丰收,菜贩乘机压价,收购价格越压越低。一些村民就向村两委反映,希望村里能把各家的大蒜组织起来,统一定价销售。</p>

    村里于是要求进村收购农产品的客商先交押金,村两委与思南亿农公司等客商协商后,按市场价格统一定质定价。这一来,全村的大蒜都卖了个好价。</p>

    卖完当年的大蒜后,有村民在群众会上提出,应该像县农业部门提倡的,成立大蒜协会,统一购蒜种、购肥料,统一与客商敲定销售价格;各户可以向协会缴纳相应管理费。</p>

    想起20年前女支书黎朝凤带领大家修进村公路,需要每人凑10元买炸药,多数人家熬夜砍红苕,背到塘头、石阡卖后再交集资款的情景,村两委意识到,集体没钱,公益事业就很难推进,就会阻碍全村的统筹发展。</p>

    村里的种植协会应运而生,全村228户全部入会。大伙商定,凡规模种植的大蒜、西瓜、辣椒,村民每卖一斤,交给协会一毛钱管理费。</p>

    在协会的管理下,购进的种子纯,肥料相对便宜,农产品销售价格稳步增长。今年,村里的大蒜、西瓜、辣椒,每斤批发价分别达到3.5元、1元、2元,全村510亩田土,亩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种植协会收取的管理费达20多万元。</p>

    2011年,村里开始大力发展养殖业,养殖协会迅速成立,并很快带动全村蛋鸡养殖规模达到8万多只,养殖户每卖一枚鸡蛋交一分钱管理费。今年养殖协会也收到20余万元管理费。</p>

    “管理费交得合理不?”记者问村民冷应荣。</p>

    “交得值!”老冷毫不含糊。他家种一亩大蒜,卖蒜头、蒜薹2400斤,纯收入6000元,交种植协会240元;养1000只蛋鸡,出售鸡蛋30万枚,纯收入5万元,交养殖协会3000元。他说:“如果没有协会管理,我们的收入不会有这么多,产业也可能搞不好。”</p>

    青杠坝人越来越重视协会,自愿向水协会缴纳水费,水利部门投入40多万元建成的村饮水工程有了专人管理,至今水池、管道完好无损。游泳池每年也可收两万元门票。</p>

    截至目前,村里各协会已收取管理费200多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已达400多万元。</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