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部专著,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这是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去年跟学校签下的科研“军令状”,原计划5年时间完成。</p>
然而,现在2年时间还不到,生命科学学院就已经完成了。</p>
不“讨价还价”,借压力攀登更高峰
目标责任书签于2012年9月,要求于2016年完成。去年,生命科学学院创建才8年,全院教职工才30人,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其中博士11人。建院以来,学院也仅拿过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p>
人才不足,经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完成这样的科研任务,无疑具有很大的挑战。学院党总支书记罗国全坦言:“当时拿到这个责任书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目标这么高,真担心完成不了。”</p>
虽然知道难度很大,但是生命科学学院领导班子经过商量后,还是决定签这个“军令状”,不和学校“讨价还价”,不要求学校“打折”。“这是学校对我们生科院的肯定和信任,任务再重,我们也会努力。所以在经过讨论后,我们还是顶着压力签了任务书。我们要借着这个压力,让生科院再上一个台阶。”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吴甘霖说。</p>
对于任务的提前完成,吴甘霖院长总是谦虚地说“运气好”。但是,当你深入这个学院,你就会发现:重视科研,在这个学院不是一句口号,而自始至终都是一种行为,甚至成了深入人心的一种理念。学院组建伊始,就把科研工作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经历了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之后,学院领导班子更加意识到,高水平的科研是教学和育人的源头,是重中之重。</p>
科研重要,可是对一个刚刚起步的学院来说,谈何容易?经过反复研究,学校副院长、时任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友忠和吴甘霖院长决定选择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找科研空间。2007年以来,学院先后与胡玉美集团、岳西县枫香农业实业有限公司、渔业局、安庆市立医院、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进行了合作,合作申报并获批多项科研项目。2012年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领域又迈出大步伐,吴甘霖院长主持申报的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极小种群大别山五针松的趋危机理与保护对策》获准立项,为永续利用大别山五针松这一重要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措施和保护对策;学院还与安庆市林业局就“安庆沿江湿地动态调查”进行了合作。</p>
这些成果,为生命科学学院提前完成5年科研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吴甘霖院长认为:“回顾生科院近几年的科研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们的科研突破口选择得很对。与地方加强联系,科研既有资源,又有用武之地;既能充分发挥学院的专业优势,也能促使教师做出更多的优秀成果。”</p>
立榜样树先进,营造“比学赶帮超”学术氛围</strong>
为了激励教师投身科研,生命科学学院出台了《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奖励规定》,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对高层次的科研成果进行配套奖励,对做出优秀成果的人才给予奖励。</p>
这些规定不仅仅是落在纸上,更落在实处。每年年初,在生命科学学院的第一次全体教工会议上,吴甘霖院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教师们发红包,里面装的是学院给拿到高层次科研成果教师的配套奖励。而这时,学校的科研奖励还没有发放。这种奖励措施使先进个人更有信心,也让其他教师在榜样的激励下力争上游。</p>
段仁燕博士是学院的科研秘书,也是生命科学学院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获得者。他常常与新引进的博士交流这方面经验,把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注意的细节、流程与同事们分享,使他们少走弯路。今年10月,段仁燕博士还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代表,就项目如何选题、如何撰写好申报材料、后期如何修改完善等内容,向学校今年新进博士进行了详细指导。</p>
在今年学校新引进的博士中,门秋雷是唯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对于新的工作环境,门秋雷丝毫没有觉得不适应。和以前工作的学校相比,他觉得生命科学学院为他创设了更好的科研环境,学院每学期都多次召开教研室、学术委员会、学科团队等专题会议,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和分工,确保任务落实。学院内营造了“人人重视科研、个个有科研任务”的良好氛围,这让他觉得在这里很有干劲。</p>
有一件事让门秋雷博士特别难忘。在他刚来到安庆的时候,生命科学学院的领导带着他四处找房子,同时还为他的爱人解决了工作问题,让他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他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觉得很温暖。”</p>
和门秋雷一样,孙廷哲博士也是今年新引进的人才,并且也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他申报的安徽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获得立项。谈到未来的打算时,孙博士笑着说:“向门博士学习,争取明年拿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p>
今天的生命科学学院已经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大家在竞争与合作中将学院的科研不断向前推进。</p>
重视人才软实力,“五湖四海”吸纳人才</strong>
生命科学学院一直重视人才引进的质量,不仅要求高学历、高科研能力,还要符合学院整体发展需求。学院尤其注重人才的学缘结构,从全国各地吸纳人才,注重人才的多样性。</p>
据吴甘霖院长介绍,目前学院的教师来自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20多所名校,地域分布多达陕西、黑龙江、湖北、河南等十几个省份。不同的学术思维、不同的学术基因可以创造新的学术文化,有利于科研的快速发展。</p>
作为学院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吴甘霖院长说:“高校要显示实力,科研是必不可少的。而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抓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每个应聘者的资料,吴甘霖院长都要仔细翻看好几遍。经常面试者还没开口,他就能报出对方的基本情况。</p>
对于吴甘霖院长的求贤若渴,门秋雷博士深有体会。“我当时是上午10点32分给吴院长发的邮件,没想到10点40分他就回复了我。在仔细了解了我科研等方面的情况后,立即就在电话里诚挚地邀请我加入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队伍。”门秋雷博士为吴甘霖院长的真诚打动,在电话里就爽快地答应了,甚至第一次来学校时就直接把行李给带了过来。</p>
生命科学学院今年引进了6名博士,加上原有和在读的,博士总数已经达到19人。学院计划2014年再引进6名博士,这样又可提前完成向学校承诺的“博士25人”计划。吴甘霖院长还指出:“我们计划教授8人、副教授12人,这个目标也是很快就可以实现的。”</p>
采访中,罗国全书记、吴甘霖院长多次向记者强调,生命科学学院的快速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尤其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据介绍,在《极小种群大别山五针松的趋危机理与保护对策》项目申报期间,学校党委书记何小祥、刘友忠副院长亲自带领生命科学学院领导,多次去国家林业局汇报工作;为了建设“新生儿耳聋生物芯片医学筛查研究”实验室,朱士群院长、汪时珍副院长特别前往安庆市政府进行协商,得到了450万元的财政支持;在科研实践基地与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副院长张群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p>
学校领导的亲力亲为给了生命科学学院莫大的鼓舞,对于未来的发展,吴甘霖院长只说了四个字:脚踏实地。(王珺珺 姚远)</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