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河池市的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67.9%以上,高于全区7个百分点,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特别是境内的天峨、凤山、东兰、巴马、金城江等县(区),其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84.1%、80.9%、76.7%、69.8%和67.9%,良好的森林覆盖率为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珠江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构筑了重要的自然屏障。这是河池市几年来积极探索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措施,加快局部地区生态保护进程取得的显著成效。</p>
几年来,河池市把生态环境的改善作为石漠化治理及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的重中之重,本着因害设防,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规划治理,探索形成“人下山、树上山、羊入圈、草绿地、药盖石、水蓄柜、土保持、民致富”的生态建设和发展模式。五年来两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32万亩、低效林改造29万亩、修缮畜舍4.29万平方米、发展核桃、油茶、板栗、葡萄等经果林100多万亩,完成封山育林45万亩,建有农村沼气池14.5万座,沼气池入户率达45%。通过一系列以生态改善为目标的综合治理,既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又有效保护了已有植被、增加了森林面积,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均达到了生态县建设指标,实现了山更青水更绿生态更安全的发展目标。</p>
在项目建设上,河池市围绕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以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为着力点,整合石漠化治理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资金,大力引导扶持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壮大。扶持实施种植核桃等经果林20万亩、圈养牲畜家禽25万只、桑园20万亩等示范工程,有力促进了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全市核桃、油茶、板栗、桑蚕、糖料蔗、火麻、高淀粉薯类、烟叶等特色产业规模超过500万亩,其中桑园面积、鲜蚕产量连续7年居广西第一,香猪、山羊、瑶鸡、黑山猪等产业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去冬今春,全市筹集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等资金1.05亿元发展核桃产业,种植核桃56.76万亩。进入盛果期后,河池市核桃产业产值将达到30亿元以上,主产区农民人均核桃收入5000元以上,核桃将成为河池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和扶贫的主导产业。</p>
为减轻大石山区的环境压力,河池市把石漠化治理、巩固退耕还林工程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将石漠化及退耕还林区域内部分贫困群众迁移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实现脱贫增收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五年来全市共安置石漠化治理和退耕还林地区农村贫困人口2万多人。都安县创新的“无土安置”模式,把山区贫困人口搬迁到县城城郊集中安置,有效利用了8000多亩水泡闲置土地,同时还在安置区创建“农民工回乡创业园”,为搬迁移民提供二次创业和就业增收机会。2012年,该县八仙新村移民安置点人均年纯收入由搬迁前不足800元增长到19854元,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目标。目前,河池市已在大化、环江、罗城等县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相结合试点工作,促进扶贫攻坚和城镇化结合发展。</p>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河池市通过综合治理,主动把保护生态环境和构筑生态屏障放在推进经济发展的第一位,逐步实现了山川秀美和生态改善。</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