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业集团潘一矿东井一水平为-848米,由地压高造成的巷道鼓底、巷帮位移成为影响矿井系统正常运转的突出问题。今年年初,集团生产部跟据该矿实际状况,对原有的锚杆支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澳大利大煤矿支护经验,对锚固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全锚支护方式。经过反复试验,目前此工艺已全面推开,巷道变形情况明显减少,巷修工作量大大降低。此项工艺的改进,对深井开采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潘一矿东井进行实地采访。</p>
“我们矿水平应力达到36MP,比垂直应力还要高,以前巷道刚做好,十天八天就出现鼓底现象。今年年初,我们在集团生产部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实验后,在东井全面采用了全锚支护方式。全锚是对整个杆体都包裹锚固剂,使锚杆与岩体的接触面增大,锚杆与岩体粘贴在一起,实现共同载荷的目的,这种做法虽然只是对原有端锚支护进行了小小的完善,但是大大增加了支护的性能,对深井开采的系统正常运转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下一步深井开采的地压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储备。”潘一矿副总工程师王金祯说。</p>
据了解,市场上常用的锚固剂粘稠度比较大,锚固时非常废力,有时四个工人同时操作还经常出现锚不进去的情况。面对这一难题,该矿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对此,王金祯说:“我们委托淮河化工厂对锚固剂的配方进行改进,对锚固剂的凝固时间和粘稠度等参数进行反复实验,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最终达到了工艺要求。”王金祯继续说:“虽然我们解决了锚固剂的问题,但是通过近一年的使用情况看,目前的瓶颈是锚固剂的搅拌问题,我们现在采用锚杆机对锚固剂进行搅拌,由于锚杆机的扭矩小,锚固剂搅拌不开,所以现在急需大功率的搅拌设备,把支护效果做到最好。”</p>
原有的端锚支护工艺使用了这么多年,它究竟存在哪些弊端?为什么现在才进行改进?记者在矿开拓七队书记王光泉那里找到了答案。他说:“锚杆长度为2.5米,端锚支护只是在锚杆里端1米左右的距离填充锚固剂,在水平应力大的情况下,端锚抗水平剪切能力较差,容易失锚。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压增大,原有的支护方式已经不适应我们的支护要求了,现在利用锚固剂进行全面填充,实现全锚,这是主动支护的一大进步,关键是对施工工艺改变不大,工人也容易操作。”</p>
为全面推广全锚支护方式,该矿专门对班队长进行专项培训,把操作要求、规范让班队长熟记于心,把原来的支护参数进行修改,要求工人按新标准进行施工,并在各个岩巷头面全面推开,对不按要求施工的按“三违”处理。(余斐)</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