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的徳鑫煤化工园区。记者 党建为 摄</p>
等待卸煤的煤车长龙。记者 李进红 摄</p>
1988年富源被列为全国重点产煤县后,煤炭产业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但不论丰富的资源带来多少财富,这个曲靖市的小城始终逃避不了煤炭资源终将枯竭这一终极阴影。</p>
富源早已意识到过度依赖煤炭产业存在的危机,并力图转型。于是,最近10年来,富源的产业从单一发展到多元支撑,非矿产业已有相当规模,特色农业也叫响了品牌。不过,转型路上,富源需要啃的硬骨头还有不少,当地政府也透露,富源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p>
危机
采矿狂潮背后 生态支离破碎</strong>
富源县的名片上,有两句话使用频率很高。其中一句是“地界滇黔,路当孔道,为全滇锁钥,实六诏咽喉”,这说的是富源的区位,它是云南的东大门;另外一句是它有“八宝之乡”的美誉,煤就是八宝之一,富源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和云南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县。</p>
煤炭产业是一个技术和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作为富源县的主要支柱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煤炭经济在富源的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p>
1988年,富源被列为全国重点产煤县,煤炭产业成为重要经济支柱。上世纪80年代,富源县煤炭产量100万吨,2000年达到390万吨,2003年生产原煤突破716万吨。作为一个煤炭开采历史的节点,2004年富源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p>
>2003年以来的10年间,随着全国能源供销两旺,富源的煤炭产业不断壮大,迅速地带给富源县财政收入增长。例如,2006年,富源县煤炭产量达到1519万吨,煤炭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5.1%,实现税费收入超过7亿元。富源的经济对煤炭产业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p>
但是,煤炭终究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即使将来再有新的探明储量,总有一天会被采完。</p>
而且煤炭开采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挑战,产生了水土流失、粉尘、噪声和水污染等诸多问题,并导致部分民众的住所出现地基下陷、房屋倾斜、墙体开裂等情况,地下水源也面临枯竭。</p>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富源就是曲靖的一个缩影。曲靖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因采矿诱发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稳定。</p>
谋变
九大行业领头 非矿产业快步跑</strong>
早已看到资源枯竭前景的富源,已经开始谋变。记者不久前从富源县政府了解到,目前富源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p>
据了解,富源县的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69.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47.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从21:54:25调整为18.7:55.4:25.9。</p>
富源县当前重点发展的九大行业包括粮烟传统产业、高原特色产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产业、煤化工产业、电力生产及供应产业、建筑建材及房地产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以食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商贸物流及现代服务业。非矿产业的快速发展,折射出该县近年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不懈努力。</p>
富源是煤电大县,也是农业大县,独特的冷凉气候和资源条件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奠定了基础。转型过程中,富源的特色农业也渐渐叫响了品牌。</p>
富源发展农业的硕果体现在发展大河乌猪、魔芋、核桃、蓝莓等高原特色农业上。近年来,以大河乌猪、魔芋、蔬菜为主的种养殖业在全国、全省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
据富源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富源的“大河乌猪”和“富源魔芋”已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成为全省第一家拥有两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县,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及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生猪产业县,以及全国重点魔芋种植基地县及重点魔芋原料加工基地县。</p>
2012年富源县出栏肉猪174万头,列云南省生猪调出大县第4位。富源还是全国魔芋种植基地重点县、全国魔芋加工基地重点县。今年魔芋种植农户已达28366户,全县种植魔芋12.86万亩。魔芋加工龙头企业有4家,去年加工魔芋精粉1050吨,其中一些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p>
在种养殖建成规模后,富源逐步从单纯的种养殖向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拉长延伸产业链。</p>
在城市建设方面,富源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要求,围绕建设“宜居生态山地特色城市”的目标推进新型城镇化。截至2012年底,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2%。</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