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果洛初印象:冷峻 极美 坚守
11月17日 晴 昨天几乎一天都在赶路。<br />
上午十时许,车出贵德县,便一头扎进了群山之中,此后,大大小小、有名无名的山,便成了我们旅途中最忠实的伴侣。山与山之间是片片牧场。<br />
虽是初冬时节,可牧场却呈现出了一幅仲秋景象。放眼望去,金色的牧场直铺眼底,草场上牛羊成群。草场上的牧草极其厚密,途经贵南牧场时我们看到,刚刚收割完的牧草已被捆扎成垛,方方正正的草垛,整齐地堆放在路边,它们是牛羊今年越冬的口粮。<br />
车窗外阳光灿烂,一派暖意融融的样子,可远远近近的山头上却积满了雪。山脚下是三三两两的砖房,这些红顶的砖房是牧民们的家。这几年,青南地区牧民定居工程成效显著,原先在帐篷里过冬的牧民,大多数都已搬进了暖和的砖房,草原上曾经随处可见的牛毛帐篷,如今已不多见。<br />
山势变得越来越险峻,高原反应突如其来,先是胸闷气短,之后又感到阵阵恶心,我克制着一阵阵想呕吐的欲望,在颠簸中昏沉沉睡去。<br />
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时,我的视线与一条清粼粼的大河相遇,它便是黄河。<br />
一路上,这是我们第二次与黄河相遇,一次是在贵德,这次是在这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乡。高原上的黄河清到了极致,可是这清中也有微妙的差别。较之贵德,拉加乡的黄河显得冷峻得多(又是冷峻,这真是果洛给我的最深刻的直观印象),拉加乡的黄河水看似不大,可流速却不小,河水虽然算不上湍急,河面上却泛着一朵朵浪花。
从山坡上望去,拉加乡静卧在黄河湾中,风景极美,可是越来越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无力举起相机,记录下这样的景致。我心中明明知道,这样的错失有可能会让自己遗憾终生,可是沉重的头颅,终究还是无法从座椅靠背上抬起来,看来我的意志还是不够坚强。<br />
拉加乡是除贵德外我们沿途见到的唯一有树的地方。山坡上错落交织的是柏树,河岸边蓊郁葳蕤的是沙柳,这是河谷地带小气候的杰作,造物之神,总能在意外之处造就奇迹。<br />
翻过海拔4300米的黑土山,果洛州州府所在地大武镇就在眼前了。<br />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子,他叫骆胜,是《果洛报》社长。老骆是云南彝族,他的父亲是在上世纪70年代大学毕业后,分配来果洛的。有着23年工龄的骆胜,自称是第二代果洛人,他告诉我们,在果洛州,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br />
果洛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许许多多像骆胜的父辈一样的老人退休后由于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就毅然留在了这里。骆胜说,他们是这片土地最执著的坚守者。<br />
听完老骆的讲述,我不禁生出一阵敬畏。一代一代的果洛人,就是以这样的精神,将青春和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片土地,而高原也因为他们的呵护,变得越来越繁荣。<br />
我的采访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了。
上午十时许,车出贵德县,便一头扎进了群山之中,此后,大大小小、有名无名的山,便成了我们旅途中最忠实的伴侣。山与山之间是片片牧场。<br />
虽是初冬时节,可牧场却呈现出了一幅仲秋景象。放眼望去,金色的牧场直铺眼底,草场上牛羊成群。草场上的牧草极其厚密,途经贵南牧场时我们看到,刚刚收割完的牧草已被捆扎成垛,方方正正的草垛,整齐地堆放在路边,它们是牛羊今年越冬的口粮。<br />
车窗外阳光灿烂,一派暖意融融的样子,可远远近近的山头上却积满了雪。山脚下是三三两两的砖房,这些红顶的砖房是牧民们的家。这几年,青南地区牧民定居工程成效显著,原先在帐篷里过冬的牧民,大多数都已搬进了暖和的砖房,草原上曾经随处可见的牛毛帐篷,如今已不多见。<br />
山势变得越来越险峻,高原反应突如其来,先是胸闷气短,之后又感到阵阵恶心,我克制着一阵阵想呕吐的欲望,在颠簸中昏沉沉睡去。<br />
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时,我的视线与一条清粼粼的大河相遇,它便是黄河。<br />
一路上,这是我们第二次与黄河相遇,一次是在贵德,这次是在这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乡。高原上的黄河清到了极致,可是这清中也有微妙的差别。较之贵德,拉加乡的黄河显得冷峻得多(又是冷峻,这真是果洛给我的最深刻的直观印象),拉加乡的黄河水看似不大,可流速却不小,河水虽然算不上湍急,河面上却泛着一朵朵浪花。
从山坡上望去,拉加乡静卧在黄河湾中,风景极美,可是越来越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无力举起相机,记录下这样的景致。我心中明明知道,这样的错失有可能会让自己遗憾终生,可是沉重的头颅,终究还是无法从座椅靠背上抬起来,看来我的意志还是不够坚强。<br />
拉加乡是除贵德外我们沿途见到的唯一有树的地方。山坡上错落交织的是柏树,河岸边蓊郁葳蕤的是沙柳,这是河谷地带小气候的杰作,造物之神,总能在意外之处造就奇迹。<br />
翻过海拔4300米的黑土山,果洛州州府所在地大武镇就在眼前了。<br />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子,他叫骆胜,是《果洛报》社长。老骆是云南彝族,他的父亲是在上世纪70年代大学毕业后,分配来果洛的。有着23年工龄的骆胜,自称是第二代果洛人,他告诉我们,在果洛州,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br />
果洛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许许多多像骆胜的父辈一样的老人退休后由于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就毅然留在了这里。骆胜说,他们是这片土地最执著的坚守者。<br />
听完老骆的讲述,我不禁生出一阵敬畏。一代一代的果洛人,就是以这样的精神,将青春和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片土地,而高原也因为他们的呵护,变得越来越繁荣。<br />
我的采访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了。
重点阅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已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