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波澜壮阔的民生画卷——兵团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述评(上)
2013-11-23 14:19:11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11月2日,对十四师皮山农场六连维吾尔族职工肉孜买买提·艾森一家来说,是一个令人喜悦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告别居住了30年的低矮破旧土坯房,搬进了位于场部的80平方米新居。不仅如此,肉孜买买提·艾森还在小区物业公司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对于现在的生活,他有说不出的幸福:“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我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能在城镇上班。”
搬进新楼房,有了新工作,过上好日子……这些已经成为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家庭生活变迁的生动写照。<br />
庄严承诺:举全兵团之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br />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兵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族职工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尽管兵团总体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地区之间发展速度仍然有快有慢。特别是由于发展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原因,占兵团总人口14.5%、占兵团团场总数20%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职工收入等方面与兵团整体发展的差距在扩大,而且80%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属于困难团场,多处于新疆维护稳定的重点地区,很多矛盾交织叠加。如果没有特殊的政策措施,没有兵团层面上的解决方案,很难在短期内缩小发展差距,使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与全兵团同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br />
没有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发展,没有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小康,兵团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会上强调:“面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兵团上下必须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兵团的全面均衡发展。否则,我们就无法向历史交代,无法向中央交代,无法向职工群众交代。”
举全兵团之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是兵团党委的庄严承诺。去年以来,兵团全面启动实施了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并出台了《兵团党委、兵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资源、分类帮扶,通过2年至3年努力,实现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职工收入大幅增加、民生社会建设显著改善、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等工作目标。<br />
一个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一项项扶持政策的深入推进……在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过程中,兵团不仅在投入上舍得真金白银,更是将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落到实处。<br />
在财力紧张、资金有限的情况下,2012年至2013年,兵团本级就安排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专项资金达10亿元;进一步调高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综合财力补助标准,使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编制内人均预算补助标准达到9万元;2012年,兵团补助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资金65.57亿元;今年1月至9月,兵团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补助预算达42.79亿元。这样的投入力度,在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br />
措施明确:资源汇聚,政策给力,形成发展合力<br />
创造性地结合城镇化建设和对口援疆工作,兵团重点扶持的14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两年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0595套、棚户区改造10035户,职工群众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族职工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言语间洋溢着对兵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br />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纵横交错,艳丽的花朵与郁郁葱葱的树木交相辉映,排列整齐的新楼房鳞次栉比……随着农田水利、公路、住房、供暖、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共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及住房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br />
十四师四十七团军垦老战士看到团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欣喜不已,致信兵团党委,感慨地说:“作为兵团老战士,看着团场每天都在变化,心里别提多高兴。北京市对口援建的14栋住宅楼和敬老院都已经盖好了,小区里的道路通了,路灯亮了,健身器材也装上了,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许多在外打工的职工子女听说这里发展得不错,都纷纷回到团场工作。”
提高自身能力是少数民族职工增收致富的关键。通过推进“三化”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启动扶贫攻坚工程、实施多元增收计划、加强双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兵团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搭建了就业和增收平台,拓宽了就业和增收渠道。2012年,兵团仅14个重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就转移就业5820人。<br />
南疆的三师、十四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最为集中,为此兵团出台了《关于对口支援三师、十四师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决定由经济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一师、六师、八师及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援三师,二师、十二师、塔里木大学对口支援十四师。通过智力援助、项目支持等形式,联手改善受援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br />
资源汇聚,政策给力。兵团各级逐渐形成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br />
目前,兵团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帮扶体系逐渐形成,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正从单一农业生产向“三化”同步、三产协调发展转变,职工群众从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向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方式转变。2012年,兵团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实现生产总 值 111.03 亿 元,比 2012 年 增 长42.8%,比兵团平均水平高出24.4个百分点。其中三师、十四师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23.6%、28.5%,远高于兵团18%的平均水平。<br />
一系列成绩是兵团党委深刻领会中央战略意图和自治区党委要求,抓住对口援疆机遇,从战略高度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结果,是各对口支援师、团场认真落实兵团党委部署,加大支持、扶持力度的结果,也是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干部职工不等不靠、开拓创新、主动作为的结果。<br />
将物质成果写在了兵团大地上,将精神成果写在了职工群众的笑脸上。<br />
透过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我们看到了两个大字——巨变!这巨变是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真实写照。(完)
搬进新楼房,有了新工作,过上好日子……这些已经成为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家庭生活变迁的生动写照。<br />
庄严承诺:举全兵团之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br />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兵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族职工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尽管兵团总体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地区之间发展速度仍然有快有慢。特别是由于发展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原因,占兵团总人口14.5%、占兵团团场总数20%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职工收入等方面与兵团整体发展的差距在扩大,而且80%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属于困难团场,多处于新疆维护稳定的重点地区,很多矛盾交织叠加。如果没有特殊的政策措施,没有兵团层面上的解决方案,很难在短期内缩小发展差距,使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与全兵团同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br />
没有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发展,没有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小康,兵团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会上强调:“面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兵团上下必须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兵团的全面均衡发展。否则,我们就无法向历史交代,无法向中央交代,无法向职工群众交代。”
举全兵团之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是兵团党委的庄严承诺。去年以来,兵团全面启动实施了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并出台了《兵团党委、兵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资源、分类帮扶,通过2年至3年努力,实现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职工收入大幅增加、民生社会建设显著改善、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等工作目标。<br />
一个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一项项扶持政策的深入推进……在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过程中,兵团不仅在投入上舍得真金白银,更是将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落到实处。<br />
在财力紧张、资金有限的情况下,2012年至2013年,兵团本级就安排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专项资金达10亿元;进一步调高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综合财力补助标准,使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编制内人均预算补助标准达到9万元;2012年,兵团补助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资金65.57亿元;今年1月至9月,兵团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补助预算达42.79亿元。这样的投入力度,在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br />
措施明确:资源汇聚,政策给力,形成发展合力<br />
创造性地结合城镇化建设和对口援疆工作,兵团重点扶持的14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两年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0595套、棚户区改造10035户,职工群众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族职工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言语间洋溢着对兵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br />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纵横交错,艳丽的花朵与郁郁葱葱的树木交相辉映,排列整齐的新楼房鳞次栉比……随着农田水利、公路、住房、供暖、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共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及住房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br />
十四师四十七团军垦老战士看到团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欣喜不已,致信兵团党委,感慨地说:“作为兵团老战士,看着团场每天都在变化,心里别提多高兴。北京市对口援建的14栋住宅楼和敬老院都已经盖好了,小区里的道路通了,路灯亮了,健身器材也装上了,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许多在外打工的职工子女听说这里发展得不错,都纷纷回到团场工作。”
提高自身能力是少数民族职工增收致富的关键。通过推进“三化”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启动扶贫攻坚工程、实施多元增收计划、加强双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兵团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搭建了就业和增收平台,拓宽了就业和增收渠道。2012年,兵团仅14个重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就转移就业5820人。<br />
南疆的三师、十四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最为集中,为此兵团出台了《关于对口支援三师、十四师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决定由经济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一师、六师、八师及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援三师,二师、十二师、塔里木大学对口支援十四师。通过智力援助、项目支持等形式,联手改善受援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br />
资源汇聚,政策给力。兵团各级逐渐形成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br />
目前,兵团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帮扶体系逐渐形成,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正从单一农业生产向“三化”同步、三产协调发展转变,职工群众从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向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方式转变。2012年,兵团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实现生产总 值 111.03 亿 元,比 2012 年 增 长42.8%,比兵团平均水平高出24.4个百分点。其中三师、十四师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23.6%、28.5%,远高于兵团18%的平均水平。<br />
一系列成绩是兵团党委深刻领会中央战略意图和自治区党委要求,抓住对口援疆机遇,从战略高度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结果,是各对口支援师、团场认真落实兵团党委部署,加大支持、扶持力度的结果,也是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干部职工不等不靠、开拓创新、主动作为的结果。<br />
将物质成果写在了兵团大地上,将精神成果写在了职工群众的笑脸上。<br />
透过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我们看到了两个大字——巨变!这巨变是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真实写照。(完)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