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文化资讯

145吨黄金筑就 已屹立千年

2013-11-21 11:52:43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145吨黄金筑就 已屹立千年

\

\

 

 《世界知识画报》提供</p>

 

    任何一个跨入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人,都会被这座建筑迷醉。这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所有教堂的“祖庭”,也是世界上两大宗教共同的圣殿。它那千年不衰的美蕴于何处呢?</p>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伊斯坦布尔历史中心区。远远望去,这个泛着淡粉色的庞然大物已经给人一种庄严厚重的崇高感了。尽管从外观来看,教堂周围大大小小的圆顶、四座高耸入云的宣礼塔、众多的附属建筑和参差的围墙杂然共处,使得整个景观略显零乱,但当你进入教堂内部,看到的却是和谐之美的最高典范。</p>

    参观者从侧厅进入教堂,穿过连绵的拱廊来到开阔的正庭时,眼前豁然开朗,天光从顶部的扇扇天窗投射下来,精雅玲珑的廊柱匡约着空间,形成完美的对称,而几面阿拉伯花体字的巨大圆牌及马赛克墙面装饰,则将华贵与瑰丽的印象推向极致。置身其中,人们会有种目不暇接、如梦似幻的感觉,不禁放轻脚步,屏住呼吸,惟有在心中暗暗赞叹,同时冒出一连串的问题:是谁建造了如此的建筑杰作?如此摄人心魄的美,其奥秘何在?</p>

    公元532年1月,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发生了暴动。此时的帝国尚处于强盛时期,统治着希腊、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巴勒斯坦、埃及、意大利的一部分。最终,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以血腥手段将暴动镇压了下去,但暴动中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堂被彻底烧毁了。</p>

    这场腥风血雨的暴动却恰巧成为建筑史上最宏伟建筑问世的契机。在被烧毁的教堂的原址建起了更为雄伟壮丽的新教堂——圣索菲亚教堂。</p>

    直到15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每位皇帝加冕仪式都在圣索菲亚教堂举行,因而在漫长的9个世纪中,这座教堂一直充当着东正教世界的精神堡垒。1453年,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将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在其后的近5个世纪中,穆斯林们都聚集在这里向着麦加的方向祈祷,这种情形持续到1934年,是年,索菲亚教堂成为国家博物馆。</p>

    如今,圣索菲亚大教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参观。</p>

    教堂西南门之上有一巨幅马赛克画,画幅中央是怀抱圣子的玛利亚,她的右边是君士坦丁,以托盘向圣母奉献以他命名的城市君士坦丁堡,而建造索菲亚教堂的查士丁尼一世在圣母的左边,向她献上这座教堂。在这座教堂中,像这样精美的马赛克画数不胜数,证明拜占庭的能工巧匠们不仅可以用各色的小石子在灰膏的墙体上拼贴装饰图案,而且可以制作圣像画。</p>

    进入正庭的中门由青铜铸造,它曾经是皇帝的专用门。从这里放眼一望,人们立刻会懂得,为何当年在索菲亚教堂举行落成祝圣典礼,皇帝查士丁尼从这里步入教堂时会想起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发出这样的慨叹:“所罗门,我胜过了你!”</p>

    索菲亚教堂的穹顶是查士丁尼最骄傲的部分,而从青铜大门这里观看穹顶角度最佳。教堂的整个顶部有足球场大小,穹顶位于其中央,直径31米,最高处距地面56米,尽管体量庞大,却给人一种轻灵飘渺的感觉。天光从40扇环拱着它的天窗射进来,仿佛是教堂内部的灯光,更增添了它的轻盈感。<br />     在1000多年前的技术条件下,怎么能够将如此大胆的建筑设计变为现实?有关索菲亚教堂设计施工的资料已然丢失,直到罗马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在近1000年的时间内,圣索菲亚教堂一直是无与伦比的,并且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建筑技术的秘密。</p>

    索菲亚教堂的圆顶不是像此前的教堂那样直接加在一个圆形建筑之上,而是史无前例地采用4根隐藏在两侧偏廊之内的石柱作为支撑,此外,穹顶采用了“帆式结构”,以更好地将圆顶的重量分散到方形的建筑体之上。</p>

    按照查士丁尼的设想,圣索菲亚教堂应当成为他的强盛帝国的象征,为了教堂能如期建成,他不惜工本,花费了多达145吨的黄金。为了加快进度,很多构件直接取自帝国境内各地的古希腊罗马建筑,例如取自阿尔忒弥斯神庙和以弗所神庙的石柱。也是为了赶进度,工程采用了特殊的砂浆,有的地方因此比砖砌的墙体要厚,例如北侧从下层坐席到上层坐席之间坡道旁的灰墙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些砂浆与现代工程所用的混凝土非常相近,由于其中有石灰和硅的成分,它具有一定的减震性,可以部分化解来自地下的冲力。大概正因为如此,索菲亚教堂历经多次大地震大都完好无损,只有3次例外——分别在557年、989年和1346年。</p>

    但更大的毁坏来自于人类。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劫掠,索菲亚教堂也遭到浩劫:祭坛被毁,祭坛上镶嵌的宝石被抠了下来,吊灯被打碎,为了逞威风,还把驴子赶进教堂。可以想象,君士坦丁堡人一定被他们的基督徒兄弟的行径惊呆了,这种震撼甚至可能超过1453年奥斯曼的征服。</p>

    与十字军不同,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占领这座城市后对之心怀怜悯,据记载,满目疮痍的城市使他动容,“垂泪叹息”。他命令属下赦免所有在索菲亚教堂藏身的人,向匍匐在地的大牧首许诺保留基督徒的信仰自由,尽管他很快下令将索菲亚教堂改作奥斯曼帝国的主清真寺,去掉了教堂上的十字架和雕像,在教堂的东南角建了第一座宣礼塔。不过,他毕竟表现出那个时代难能可贵的对失败者的宽和,也许这与大教堂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不无关系。</p>

    显然,教堂的内部装饰,特别是中间圆顶上圣母怀抱圣婴耶稣的马赛克画面,也得到了征服者的赞赏。他命令属下向圣母像跪拜,而不是将其铲掉。据后人见证,现在悬挂着古兰经文“安拉是天地之光”的圆顶正中央部分,直到17世纪基督的面容还依稀可辨,尽管伊斯兰教不许描绘人、天使和神的形象。</p>

    在漫长的岁月中,奥斯曼人将这座教堂变得越来越像一座清真寺。为了矫正朝向麦加的方向,在圆顶中心增设了一个装饰繁复的壁龛;在其左侧建了一个有台阶的伊玛目讲经坛;在二层建了一间苏丹专用的祈祷室;在最上层的北侧建了一个伊玛目面向信徒高声诵经的专座以及随诵的诵经人的席位。19世纪,苏丹阿卜杜拉—麦希特下令在教堂顶部悬挂写着“安拉”,“先知穆罕默德”以及四个哈里发名字的大圆牌作为装饰。</p>

    教堂的洗礼池被改作两位苏丹的陵寝,教堂周围也建了很多奥斯曼帝国统治者的陵墓。苏丹的建筑师们还对这个庞大建筑群的顶部做了加固,在其正面建起了支撑的墙体,但这对建筑群风格的完整有所破坏。19世纪中期,由于穆斯林教职人员的要求,那些保持原貌的壁画和马赛克画被用泥糊上了,只留下了拱廊上方的那些六翼天使,不过他们的脸也被用蜂蜜覆盖住了。</p>

    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分崩离析,帝制取消,凯末尔在土耳其建立了政教分离的新国家。1934年索菲亚教堂成为博物馆,开始进行大规模整修。如今很多马赛克画已重见天日,六翼天使也再现真容。匪夷所思的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象征物共处一堂却给人一种很和谐的感觉,好像当年本来就是要建一座两种宗教共同的圣殿。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座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一个圆顶之下和谐共处的古老建筑了,大概,这就是圣索菲亚教堂最大的奇观。</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