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地方报道贵州

屏山飞侗歌 舞水传民风——玉屏“九·九”赶坳活动速写

2013-11-10 18:16:16 作者:admin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屏山飞侗歌 舞水传民风——玉屏“九·九”赶坳活动速写

\

开幕式现场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14日电 10月13日 ,农历九月初九,是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赶坳节。</p>

    早上八点刚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纷纷从玉屏县城平江路、河滨路、防洪提、茅坪大桥等涌向该县第一座山体公园&mdash;—屏山公园。当天,该县侗学会在屏山公园举办以&ldquo;屏山飞侗歌&middot;舞水传民风&rdquo;为主题的“九&middot;九&rdquo;赶坳活动。</p>

    玉屏作为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侗族文化历史悠久。&ldquo;赶坳”作为侗家青年男女以歌结伴,交朋结友,谈情说爱的活动形式,已有600多年历史。2008年,“赶坳”民族文化活动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p>

\

鼓手

    9点30分,赶坳活动开幕式在亚鱼郭家湾村鼟锣队表演的《开山鼟锣》中拉开序幕。舞台上,10余名侗家汉子和着舞台中央鼓手激越的鼓点声敲响铜锣,锣鼓震天,恢弘大气,热闹非凡。主席台周围的空地上插针似的挤满了观众。主席台后山上,屏山公园对面河滨路护栏旁,风雨桥上,观众们执着地远远观望。随后上演的侗歌合唱、笛子独奏等节目,将玉屏本土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p>

\

斗鸡

    “亮三招不愧禽场高手,拍几翅堪称虎帐雄兵。&rdquo;在风雨桥头左侧的斗鸡场上,&ldquo;斗士”激战正酣。只见对手双方半撑翅膀,低头收尾,瞄准对方随时做好进攻准备。你啄我,我啄你,互不相让、互不示弱。观众们根据“斗士”的表现或屏声凝气或轻声点评,摄影爱好者们则拿出长枪短炮轻轻跟着“战场”的移动挪步蹲走,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画面。而在风雨桥头右侧的画眉斗场上,县画眉协会成员带来的40余只画眉齐齐亮相,待主人互相找准对手后,立马一比高下。一时间,画眉斗场上“笼内战得天昏地暗,观众看得心惊胆战&rdquo;,既有趣又紧张。</p>

    “要是再有几个场地就好了。&rdquo;几名观众由于人多看不见精彩的画面,遗憾地去了另外的场点。</p>

    6米高的树桩,13把钢刀从其正中穿过,形成了一架刀梯。在太阳光照射下,刀锋泛出光芒。我县傩技师傅姚沅炳赤足一步一步沿着刀梯往上登,现场观众先是安静地观看,继而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最后是一阵阵热烈的掌声。&ldquo;看啊。&rdquo;上到顶端后,姚师傅又一步一步往下踩,并不时轮流腾出左右脚让大家“检验&rdquo;,丝毫未伤。</p>

\

赶坳对歌现场

    在屏山公园的4个赶坳歌场上,铁家溪、大湾、倒扒溪、朝阳、丙溪等10支歌队,身着节日的盛装,或合唱,或对唱,用最质朴的声音、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着侗家儿女的情感,展示着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p>

    “桃红柳绿花山景,歌声缭缭惹得为郎迷了心。双脚踏上逍遥岭,起眼一看果然都是聪明人。&rdquo;

    “千里迢迢到此地,众位会合好像百鸟同路飞,妹是浅学不知礼,燕子出窝今朝才是初品衔泥。&rdquo;

    ……

    在苍松翠柏间,在碧水金桥畔,玉屏人民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以歌励志。传递出了侗民族风情,唱出了15万侗家儿女在小康路上的信心和决心。近期,该县侗学会还将积极向上申报,争取让&ldquo;赶坳”这一民族文化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活动持续到下午三时,共吸引了本县及周边县市近三万人观看。(杨海燕 姚磊)</p>

\

对歌

关键词:屏山民风——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