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地方报道贵州

一个民间敬老院的“黑转白”之路

2013-11-10 16:38:21 作者:admin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一个民间敬老院的“黑转白”之路

    杨美学(右)与贵阳市云岩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交谈,咨询手续办理问题(2013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p>

    2006年3月,靠在贵阳卖豆腐为生的农民工杨美学花掉所有积蓄办起了一家“贵州农民工慈善助养院”。7年多时间里,助养院先后接纳120余位老人,并为60余位老人养老送终,其中年纪最大的101岁。</p>

    由于软硬件设施达不到申办条件,助养院在2013年初面临民政部门取缔。</p>

    2013年2月,杨美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得以在一处符合标准的建筑内继续开办助养院。自此,杨美学开始为助养院的“黑转白”奔波,辗转于民政、银行、税务、消防等部门,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反复奔走了不下50次,光公章就盖了18个。</p>

    今年9月18日,“贵州农民工慈善助养院”结束7年没有合法身份的状态,搬进了新环境,更名为“贵阳市云岩区杨美学敬老院”重新挂牌,杨美学的民间慈善“黑转白”梦想终于实现。现在,敬老院里设有50张床位,住着包括智障、残障、孤寡老人在内的32位老人,年纪最大的93岁。</p>

    在“黑转白”之前,杨美学的助养院几乎完全依靠社会捐助运转,举步维艰。如今,敬老院将有望获得民政部门给予的每年每张床位3000元的补贴。</p>

    在敬老院的第八个重阳节将至之时,杨美学和敬老院内老无所依的老人们终于解除了后顾之忧。</p>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