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促中关村项目成果转化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为动力推动贵阳加速发展系列报道(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p>
北京吹来的创新之风,无疑为刚刚“牵手”中关村的贵阳擂响了加速发展的战鼓。</p>
加大政府投入 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font>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p>
“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我们专门成立项目推进组,每周一例会,帮助项目开展选址、征地、拆迁等工作。我们正在制定《园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在区域产业发展上为项目落地、发展做好服务。”白云区青山大道产城互动带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何璨说。</p>
除做好服务,我市各区(市、县)还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以中关村项目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格局。</p>
以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与中关村合作项目签约之初,经开区便以项目为依托,结合该区现有产业,规划“五个产业园区、三个中心”的新发展格局,即建立航空航天产业园、汽车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3D打印中心、高新产业孵化中心、人才培训中心,进一步引导现有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p>
增强创新能力 破除科技成果转移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p>
掌握核心科技,却难于全面推广,这一度也是经开区人最发愁的难题。</p>
早在2012年,位于经开区的贵州华阳电工公司就掌握了3D打印技术。“借助3D打印技术,通过传统工艺需花费3个多月才能打磨成型的工业铸件,华阳只需2天就能制造出来。小孟工业园装备制造业企业密集,3D打印机的出现,应该成为企业的‘福音’。”经开区投资服务局副局长熊焜说。</p>
作为中关村“牵手”贵阳的系列项目之一,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的落地,为一度遭遇推广难的经开区3D打印产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p>
在这个中心里,只需要设定好图纸,机器就能精准地将一张张工业图纸变成实物。“3D打印中心成立后,将面向全省推广和提供3D打印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熊焜说。</p>
创新推动变革 借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精辟论述。</p>
“科技推动产业调整是大势所趋。随着中关村项目在贵阳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贵阳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而与之相应的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有大作为。”云岩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吴坤玲说。</p>
作为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云岩区聚集着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等优质资源,但目前以餐饮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类产业约占该区服务业比重的九成。服务业水平偏低、人口密度高、发展空间受限等难题,成为制约云岩区发展的扼喉之困,结构调整势在必行。</p>
依托中关村项目,云岩区将逐步打造两个金融片区,建设四个科技信息产业园,形成三条特色新兴服务产业街,重点培育30家收入过5000万元、10家收入过1亿元、2家收入过10亿元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涂俊超 余泽昊 彭婷 吴玉庭)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