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县猴场镇,是黔北四大古集镇之一,“猴场会议”会址所在地,全省重点打造的100个旅游景区之一。今年国庆黄金周,瓮安县迎来了新一轮的游客高峰,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1亿元,同比增长31%,接待人数超过2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p>
国庆假期,瓮安县民间川剧艺人鄢安荣、张忠义夫妇特地来到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登上世界第一仿古双面大戏楼,唱一出老川剧,这样的场景,让瓮安县八十多岁的民间川剧艺人鄢安荣、张忠义夫妇似乎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大家争相看戏的年代。走在古朴典雅,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大戏楼里,看着每一处做工精湛的设计,两位老人也似乎在细细回忆着年轻时的岁月。“以前草塘是个“戏窝子”,只要唱戏的海报一贴出去,吃了晚饭人就来了,大家一起坐起看戏。那个时候我和我老伴还很年轻,我们以前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看戏的人特别多。”张忠义如是描述当时的情景。</p>
张忠义老人告诉我们,由于历史原因,猴场镇原来的戏楼早已不在。如今,镇上恢复修建了这么好的古戏楼,群众就又多了一个娱乐的地方。她还兴奋的说,虽然自己已经八十多岁了,但还是希望逢年过节的时候有机会能来戏楼唱唱戏。</p>
坐落在瓮安县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的双面大戏楼,它的建成,不仅换回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记忆,同时也凭借其大规模、复杂的工艺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成为国内目前所知最大的全木质结构大戏楼。负责修建古戏楼的江西省乐平市中乐徽派古建筑修复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发忠告诉我们,在戏楼顶上有一根承载整个建筑最大重量的木梁,它长14米,直径1.5米,重达24吨,梁上手工雕刻了道家传说故事《神仙会》里的108个人物图案。而像这样的精雕细刻在整个戏楼比比皆是。</p>
国庆黄金周,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省内外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纷至沓来,争相一睹草塘双面大戏楼的风采。草塘双面大戏楼仅仅只代表了猴场这个千年古镇厚重历史文化的一个方面,而草塘双面大戏楼的恢复建设也只是瓮安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p>
在打造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进程中,瓮安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围绕以猴场红色文化新村为中心的核心区、以猴场集镇为重点的保护区,深入挖掘优秀的商贾文化、土司文化、人文文化及红色文化,充分结合猴场的历史文化印记,在核心区恢复实木双面大戏楼、旗山书院、黔山第一进士楼、土司衙门、湖广会馆、古客栈等古建筑。并在集散中心设置休闲服务业,将草塘古邑区建设成为多元文化聚集的文化名域。同时配合下司石林、新华老鹰洞等多处旅游节点为支撑,完美展示古邑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产业配套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复古型国家5A级旅游区。力争到2018年,整个古邑区的恢宏建筑与视觉感官将完美呈现。</p>
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100个旅游示范区,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刚刚成功举办了黔南州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借助马遵高速,贵瓮高速等四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打破交通瓶颈的景区,正努力整合旅游资源,重塑“千年古邑、红色瓮安”的文化战略品牌,打造精品旅游胜地。</p>
“借助旅游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计划以猴场会议打好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牌,主动融入全国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瓮安县委副书记张宽介绍说,瓮安县将以江界河、朱家山等风景名胜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古邑文化互为补充,全力打造集红色文化、古邑文化、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产业配套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大旅游格局,使其成为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新亮点,把草塘古邑区打造成全省100个旅游景区的月亮,努力形成“众星拱月”的积聚效应。(李春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