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吉尼玛:天骄藏书第一人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了位于凤凰新城小区的成吉思汗文献博物馆。推开房门,一股书香伴着奶茶的香味扑鼻而来,整个人立刻被浓浓的书香气息包围着。略显消瘦的博物馆的创办人巴拉吉尼玛头发花白、身材高挑,一副金边框眼镜折射着温和与睿智的光芒。他说他老了,要抓紧时间干一些事情了。<br />
走进巴拉吉尼玛的书房,两个整面的墙壁都作了书柜,然而,这只是他全部藏书的“冰山一角”。“这只是极少一部分,我的所有关于成吉思汗的藏书有12000多本,种类有5000多个,图片15000多张, 120册珍贵手稿,目前已经收集到46个国家出版的有关成吉思汗的书了,满满一屋。”谈起他的天骄藏书,巴拉吉尼玛打开了话匣子。<br />
与成吉思汗结缘
1963年大学毕业后,巴拉吉尼玛被分配到《实践》杂志社做记者、编辑。做了一辈子文字工作的巴拉吉尼玛蒙汉双全,他用蒙汉两种文字写出了3000多篇作品,平均每10篇作品就有1篇在中央级报刊上发表,更有20多篇作品先后被评为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好新闻奖。<br />
1998年,60岁的巴拉吉尼玛退休了。在去上海女儿家小住时,他无意间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一条消息,美国《华盛顿邮报》把成吉思汗评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于是,巴拉吉尼玛有了一个想法,“我为何不能把世界各国关于成吉思汗的评论进行汇集,让读者在一部书中就能看到各国对成吉思汗的评论呢?”他欣然写下书名《千年风云第一人——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br />
2003年,《千年风云第一人——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一书出版了,那是巴拉吉尼玛夫妇及友人额尔敦扎布3人历时8年编纂完成的一部巨著。全书80万字,书中囊括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名人、学者、专家评论成吉思汗的文章摘要,并且附有近500幅珍贵图片。该书新版本首印就发行了1万册,在不到三年时间里,陆续有4种版本面世,共发行3万册,在区内外和国内外均引起广泛关注并且产生了巨大影响。有人评价说,这部巨著是巴拉吉尼玛以教徒般的虔诚为成吉思汗构建的“心灵宝殿”。<br />
巴老师说:“研究成吉思汗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不管是成吉思汗图书,还是成吉思汗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同财富。希望更多的人积极参与这项事业,尽早将我区建成成吉思汗研究中心。”<br />
揭开历史谜团
在《千年风云第一人》一书的资料收集和编写过程中,巴拉吉尼玛无意间揭开了成吉思汗画像之谜。很多人都知道保管成吉思汗画像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个是台湾故宫博物院,这两幅画像究竟哪一幅是“第一画像”,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一直是个历史之谜。巴拉吉尼玛通过拜访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以及研究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最终认定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那幅成吉思汗画像是第一画像,而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成吉思汗画像是明代的临摹作品。<br />
全家总动员<br />
收藏有关成吉思汗的书是巴拉吉尼玛最大的快乐,这一点,不但夫人张继霞懂,他们的孩子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巴拉吉尼玛的工作得到了家人极大的支持。巴拉吉尼玛的大女婿是巴基斯坦人,精通阿拉伯语;二女婿和女儿常去日本,他们深知父亲的心愿,不管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替父亲搜集有关成吉思汗的书。有一次他的二女婿和一个日本朋友去意大利,一下飞机连宾馆都没订,就要去书店给他搜集有关成吉思汗的书,这让日本朋友很不理解,称他是个“书痴”。<br />
2006年农历正月初二,巴拉吉尼玛68岁的生日在澳大利亚寻找图书中度过。大女婿、女儿知道过中国年的风俗,要给他和老伴包饺子,可两个外孙却说姥爷和姥姥最喜欢的是书,应该买书送给他们。孝顺的大女婿深知老爸的心思,一家人跑到悉尼市的书店买了3本英文版的《成吉思汗传记》全家人在书上签名并写上生日祝福的话,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老人。巴拉吉尼玛说那是他过的最快乐的生日。<br />
因为痴迷于收藏有关成吉思汗的图书,巴拉吉尼玛一家人跑遍了世界约40个国家和地区,自费搜集到15000余部有关成吉思汗的图书,成为在国内外首屈一指的成吉思汗书籍收藏家。而读书与收藏,也已经成为他们全家人的精神支柱。<br />
“思想有多远,路就会有多远。”从巴拉吉尼玛退休到现在整整15年,他在不断地奔忙,不断地思考,这位年过七旬的学者依然在为成吉思汗的后人们构筑一个鲜明的祖先形象,在他的面前,研究成吉思汗的道路没有终点。巴拉吉尼玛有个心愿,想建一个成吉思汗图书馆,把有关书籍、画像、手稿等向社会开放,让世人参观。<br />
走进巴拉吉尼玛的书房,两个整面的墙壁都作了书柜,然而,这只是他全部藏书的“冰山一角”。“这只是极少一部分,我的所有关于成吉思汗的藏书有12000多本,种类有5000多个,图片15000多张, 120册珍贵手稿,目前已经收集到46个国家出版的有关成吉思汗的书了,满满一屋。”谈起他的天骄藏书,巴拉吉尼玛打开了话匣子。<br />
与成吉思汗结缘
1963年大学毕业后,巴拉吉尼玛被分配到《实践》杂志社做记者、编辑。做了一辈子文字工作的巴拉吉尼玛蒙汉双全,他用蒙汉两种文字写出了3000多篇作品,平均每10篇作品就有1篇在中央级报刊上发表,更有20多篇作品先后被评为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好新闻奖。<br />
1998年,60岁的巴拉吉尼玛退休了。在去上海女儿家小住时,他无意间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一条消息,美国《华盛顿邮报》把成吉思汗评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于是,巴拉吉尼玛有了一个想法,“我为何不能把世界各国关于成吉思汗的评论进行汇集,让读者在一部书中就能看到各国对成吉思汗的评论呢?”他欣然写下书名《千年风云第一人——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br />
2003年,《千年风云第一人——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一书出版了,那是巴拉吉尼玛夫妇及友人额尔敦扎布3人历时8年编纂完成的一部巨著。全书80万字,书中囊括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名人、学者、专家评论成吉思汗的文章摘要,并且附有近500幅珍贵图片。该书新版本首印就发行了1万册,在不到三年时间里,陆续有4种版本面世,共发行3万册,在区内外和国内外均引起广泛关注并且产生了巨大影响。有人评价说,这部巨著是巴拉吉尼玛以教徒般的虔诚为成吉思汗构建的“心灵宝殿”。<br />
巴老师说:“研究成吉思汗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不管是成吉思汗图书,还是成吉思汗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同财富。希望更多的人积极参与这项事业,尽早将我区建成成吉思汗研究中心。”<br />
揭开历史谜团
在《千年风云第一人》一书的资料收集和编写过程中,巴拉吉尼玛无意间揭开了成吉思汗画像之谜。很多人都知道保管成吉思汗画像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个是台湾故宫博物院,这两幅画像究竟哪一幅是“第一画像”,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一直是个历史之谜。巴拉吉尼玛通过拜访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以及研究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最终认定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那幅成吉思汗画像是第一画像,而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成吉思汗画像是明代的临摹作品。<br />
全家总动员<br />
收藏有关成吉思汗的书是巴拉吉尼玛最大的快乐,这一点,不但夫人张继霞懂,他们的孩子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巴拉吉尼玛的工作得到了家人极大的支持。巴拉吉尼玛的大女婿是巴基斯坦人,精通阿拉伯语;二女婿和女儿常去日本,他们深知父亲的心愿,不管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替父亲搜集有关成吉思汗的书。有一次他的二女婿和一个日本朋友去意大利,一下飞机连宾馆都没订,就要去书店给他搜集有关成吉思汗的书,这让日本朋友很不理解,称他是个“书痴”。<br />
2006年农历正月初二,巴拉吉尼玛68岁的生日在澳大利亚寻找图书中度过。大女婿、女儿知道过中国年的风俗,要给他和老伴包饺子,可两个外孙却说姥爷和姥姥最喜欢的是书,应该买书送给他们。孝顺的大女婿深知老爸的心思,一家人跑到悉尼市的书店买了3本英文版的《成吉思汗传记》全家人在书上签名并写上生日祝福的话,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老人。巴拉吉尼玛说那是他过的最快乐的生日。<br />
因为痴迷于收藏有关成吉思汗的图书,巴拉吉尼玛一家人跑遍了世界约40个国家和地区,自费搜集到15000余部有关成吉思汗的图书,成为在国内外首屈一指的成吉思汗书籍收藏家。而读书与收藏,也已经成为他们全家人的精神支柱。<br />
“思想有多远,路就会有多远。”从巴拉吉尼玛退休到现在整整15年,他在不断地奔忙,不断地思考,这位年过七旬的学者依然在为成吉思汗的后人们构筑一个鲜明的祖先形象,在他的面前,研究成吉思汗的道路没有终点。巴拉吉尼玛有个心愿,想建一个成吉思汗图书馆,把有关书籍、画像、手稿等向社会开放,让世人参观。<br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