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书画资讯

浮桥有个闽南民俗文化艺术团

2013-10-27 19:47:48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浮桥有个闽南民俗文化艺术团
  一个月前的9月17日晚,农历八月十三。天心月圆,市区笋江畔石笋公园内,“笋江月·闽南风”第三届中秋民俗文化节热闹上演,火鼎公婆、大鼓凉伞、拍胸舞、大鼓吹、笼吹、什音、跳鼓、甩球等闽南民俗文化精彩荟萃,让人对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活态文化有了深刻感性认识。<br />
  很多市民不知道的是,这近千人的民俗表演者,绝大部分都是居住在鲤城浮桥街道的普通社区居民和新泉州人,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泉州市闽南民俗文化笋江艺术团团员”。<br />
  街道艺术团<br />
  包罗三十种闽南民俗<br />
  “浮桥是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镇,曾以蔗铺享誉闽南。早些年,到了甘蔗收割后的榨糖时节,每个店铺都要请民俗队伍来表演,以庆祝丰收。”今年58岁的吴灿双,祖祖辈辈生活在浮桥,本人是笋江艺术团的顾问专家,对当地的历史人文十分熟悉。在他的讲述中,浮桥在漫长的历史中积淀了火鼎公婆、驴子探亲、车鼓婆、白菜担等在内多达三十种的民俗非遗文化。被授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拍胸舞”,也挖掘于这里,浮桥也因此被称为“拍胸舞之乡”。<br />
  立足深厚的文化土壤,经过5年时间筹建,2010年2月,由当地街道办事处和鲤城文化主管部门发起,泉州市闽南民俗文化笋江艺术团正式创立。创立后的第一次亮相,就是当年元宵期间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br />
  “1996年全市大型踩街、2003年首届厦门国际旅游节、2004年澳门妈祖文化节、2005年央视纪念台湾光复六十周年晚会、2008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还有几年来在泉州举办的文化遗产日、航海日、世界闽南文化节、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等,每次的大活动、大场合,都少不了我们这个街道民俗文化艺术团哦!”老吴幽默地说。<br />
  新老泉州人

  携手传承泉州文化

  单单一支踩街队伍,往往就要动用上百人的演员,更不用说一场大型的活动、一台大型的演出了。<br />
  笋江艺术团有多少团员?副团长曾亚建介绍说,浮桥街道下设10个社区,一个社区至少主打一个项目,很多社区现在都有两三支队伍,细细算来,小小的浮桥街道,已拥有2000多人的民俗表演者,“最老的60多岁,最小的仅有8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中,除本土居民外,有将近一半是生活或租住在当地的新泉州人。“我们平常就在社区广场唱唱跳跳,吸引了很多新泉州人加入,这也证明了泉州文化的开放包容和独特魅力。”  

  如今的艺术团,在该区文化馆的艺术指导下,不仅民俗种类继续挖掘增加,艺术创新也逐渐融入原生态民俗,既达到了传承保护的目的,又与时俱进,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比如民间舞蹈,原来只有拍胸舞、火鼎公婆等传统舞种,现在又挖掘出了甩球灯、彩婆、鼓钹阵、摇钱树等濒临灭绝的舞种。”鲤城区文化馆副馆长周琼琼说,另外通过服装、道具、舞台等全方位的完善提升,艺术团已能轻松胜任广场、舞台、踩街等三种不同场地的演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民间艺术团中都是比较少见的。<br />
  “我们还跟福建师范大学舞蹈学系结成共建单位,是他们的闽南民间舞蹈田园采风授课点实践基地,还成立了闽南民间舞蹈传习所,曾经的‘下里巴人’如今也能登堂入室了。”老曾为这些变化感到高兴,让他更开心的是—“现在泉州成了&lsquo;东亚文化之都’,我们艺术团肯定也能乘着东风迎来新发展!”<br />
  
重点阅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