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旅游动态

黄崖洞:打造红色旅游升级版

2013-10-27 19:24:24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黄崖洞:打造红色旅游升级版

    黄崖洞,千峰竞秀,万壑争奇,松涛云海,飞瀑流泉,太行风光壮美无限。</p>

    黄崖洞,抗日战场的 “兵工摇篮”,“黄崖洞保卫战”威震中外;年产的武器弹药可装备十六个团。</p>

    历史回头看,回头看历史。红色文化先行,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股强大的经济力量。</p>

    金秋时分,风景醉人。9月25日,在黄崖洞风景名胜区,由黎城县委、县政府,黄崖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组织的 “八路军军工文化研讨会”隆重召开。会议探讨筹建“兵工文化园”及“八路军军工纪念馆”,旨在丰富红色景点,再现峥嵘岁月;挖掘红色文化,提振民族精神;发展红色经济,升华旅游内涵;开拓红色之旅,打造旅游升级版。其红色文化引领旅游发展的思路值得推崇。</p>

    A 叫绝:那雄奇壮美的景色</strong>

    黄崖洞风景区,位于山西黎城县北境,方圆14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至2000米之间,全年最高气温在摄氏27度左右,因一翼南向的黄色崖壁上有一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p>

    黄崖洞的自然风光,集雄奇和壮美于一体。它有削壁千丈的悬崖,雄伟奇特的山峰,连云的叠嶂,耸翠的层峦和高深的岩洞;它有澎湃壮观的瀑布,飞流直下,抛珠带雾;它有淙淙不竭的山泉,白璧泻玉,清秀甜美;它有变换神奇的云雾,时而冉冉浮忽,时而弥漫四合,座座山峰仿佛是划破惊涛的战舰。</p>

    缘山建造亭塔,堵泉造就石池,借水搭垒步桥,建成高山公园。在这里驻足小憩,既可消除登山的疲累,亦可尽情地享受水色山光的情趣。</p>

    镇倭塔高耸孤峰顶,拔地柱天直刺青天。倚塔扶栏,环目四望,青松掩映的烈士塔、千仞绝壁的黄崖洞、双峰欲合的瓮圪廊、昂首碧空的蘑菇峰、凌空飞跨的飞虹桥历历在目。</p>

    雄踞峰巅的桃花寨,四周全是悬崖绝壁,只有一宽仅丈许、倾斜45度的山间险道可达寨顶,真是一夫当寨,万夫莫开。</p>

    黄崖洞高25米,宽18米,深72米,口大里小,浑然天成。相传,远古时期有一条黄龙在此替天行雨,久而久之,吐出的黄烟把山洞周围的悬崖都熏黄了。因此,黄崖洞也称黄龙洞或黄烟洞。这座石洞,在抗战时期是兵工厂的物资和弹药仓库。</p>

    登上 “群峰壁立太行头”的板山,太行山的巍峨博大扑面而来,远眺东南,但见千峰竞秀,万壑争齐,八百里太行如汹涌的海涛,万千座峰峦似攒动的拳卵;俯瞰身下,层层黄崖鳞次栉比,无尽秀色尽收眼底。</p>

    如今的黄崖洞风景旅游区,集革命传统、自然风光、生态景观于一体,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于一身,正以其峻峭挺秀的风姿和名垂千秋的伟烈,召唤着五湖四海的宾客,年接待量达21万人次左右。</p>

    B 缅怀:那红色燃烧的岁月</strong>

    如果说天赋黄崖洞雄奇壮美的“外形”,那么英雄塑造了黄崖洞的“灵魂”。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中国人抗日救国的红色脚印和气如长虹的豪迈气概。</p>

    斯阵地、斯英雄、斯战绩,好一幅硝烟弥漫、残酷壮烈的战争场面。</p>

    兵工基地黄崖洞兵工厂,1938年9月由八路军115师和129师在榆社县韩庄村的修械合并而成,称八路军总部修械所,后成立军工部,由八路军左权副总参谋长亲自选址,年产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是我抗日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这里走出了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誉为“兵工泰斗”的刘鼎,为新中国军工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军事科技发展奠定了极其牢固的基础。</p>

    战绩辉煌黄崖洞保卫战,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日军井关三十六师团第四、第六混成旅共五千余众,陆空联合,进犯黄崖洞。八路军总部特务团900余名指战员奉命保卫,凭借天险与敌血战八昼夜,歼敌千余人,赢得了敌我伤亡六比一的辉煌战绩,开中日战争史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记录,在国际战争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劣质装备战胜优质装备的奇迹,名扬世界。</p>

    南口阵地瓮圪廊,因两山壁立,其状如廊,廊底有积水,深瓮而得名,是通往兵工厂的主要通道。1941年11月11日黄崖洞保卫战开始,这里是主战场的南口阵地。日军由36师团222联队长葛目直幸指挥,屡战残败,后赶羊群引路,因量轻蹄小而无果,急战7昼夜,终以伤亡200余人告败撤退。</p>

    17岁烈士崔振芳,山西洪洞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后任十八集团军特务团七连司号员,1940年随军至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前连写5份决心书,才允参战。战斗中,他凭借天险,只身守卫南口阵地观察哨,用兵工厂自制的马尾弹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歼敌十余名。因弹尽,为减轻南口阵地的正面压力,吹号分散敌人注意力,被敌飞机炮弹炸飞山岩上的碎石割破喉咙而壮烈殉国,年仅17岁。</p>

    设计巧妙的中心工事,位于兵工厂与黄崖洞弹药库的中心区域,由左权参谋长亲自设计,工事内能睡战士一个班,可直立行走观察与防守不同方向的敌人,有9个射击口。1941年11月16日,由于叛徒出卖,日寇放弃南口阵地,从桃花寨进攻。我军八连一排八班在班长王振喜的指挥下,奋勇阻敌6昼夜,凭残存工事歼敌70余人,直到全部殉国。危急时刻八连政治干事宁德海,率9名战士固守工事,最终将日寇拒于兵工厂水窑口外。</p>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黄崖洞成为一座英雄的山、民族精神的脊梁。在这片战斗的热土上,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数以千计的八路健儿,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壮烈史诗,耸起了一座座中华民族不甘屈辱的历史丰碑。</p>

    1985年3月22日,邓小平为“黄崖洞”题词,提出并赞扬我党我军兵工系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黄崖洞精神”。</p>

    朱总司令这样评价黄崖洞:“现在大敌当前,枪弹是我们的命根子,这惟一的大型兵工厂可以说是我们八路军的掌上明珠。”今天,弘扬“黄崖洞精神”,挖掘八路军军工文化,使这颗“掌上明珠”熠熠生辉,成为缅怀历史、凝聚精神、快步发展的最好路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迫切的现实意义。</p>

    C 升级:那红色旅游经济

    曾经的硝烟成为历史,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缅怀历史,是为了今天的发展。</p>

    挖掘是为了弘扬。八路军军工文化中凝聚的“黄崖洞精神”是新时期感召我们投入民族复兴和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动力。挖掘是为了发展。八路军军工文化与红色旅游完美结合,是精神与经济的无缝对接。</p>

    基于此,黎城县委、县政府,长治市黄崖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策划组织召开 “八路军军工文化研讨会”。研讨会呼吁在黄崖洞筹建 “兵工文化园”及“八路军军工纪念馆”。</p>

    挖掘工作时不我待。近年来,八路军文化成为讲述我党、我军成长、发展、壮大历史的重要载体。八路军总部、八路军军工部和军工部领导下的兵工厂,在黄崖洞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革命遗迹、遗址和珍贵的历史资料。在黄崖洞筹建 “兵工文化园”及“八路军军工纪念馆”,旨在真实、全面、详细地反映当年八路军军工事业的发展历程。但由于缺乏这方面专门的收集整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许多的宝贵史料正在逐渐消失。所以筹建八路军军工纪念馆,可以使许多珍贵的史料被抢救、整理、归档,这是我国抗战史的重要史料,更是国家的重要文物。</p>

    筹建基础与条件良好。作为黄崖洞兵工厂所在地,黎城县16万老区人民像当年支持八路军军工事业发展一样,全力支持八路军军工纪念馆建设,目前已开始对散布在各乡镇的军工文物进行登记造册,为下一步的收集整理创造条件。</p>

    有识之士鼎力支持。上海申豪投资集团董事长吴定邦,是改革开放初期脱颖而出的一位优秀企业家。在黄崖洞风景区开发建设中,他深感“黄崖洞精神”是我们民族之魂,挖掘保护红色资源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责任。为此,他有意把已投资2980万元的即将建成的兵工文化园建筑连带文化园区域无偿地捐给国家,专门用于八路军军工纪念馆基础设施建设。</p>

    社会各界热烈响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兵器工业集团总公司、国家航空工业集团总公司等部门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前身为八路军军工部领导创办的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中北大学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公司表示全力支持;当年在太行山、黄崖洞战斗生活过的将帅亲属,在黄崖洞兵工厂工作过的老军工以及他们的亲属,纷纷通过来访、来电、来函等方式,表达他们对建设八路军军工纪念馆的强烈夙愿。</p>

    告慰先烈,温暖百姓。筹建八路军军工纪念馆,对于改变老区的面貌,也是一件好事。</p>

    弘扬八路军军工文化,建设八路军军工纪念馆,为中国兵工立传、喝彩、立碑。在中国改革发展处于非常关键的时刻,在山西转型跨越处于攻坚时刻,黄崖洞文化先行、打造旅游升级版之举无疑值得借鉴。</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