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地方报道贵州

贵州省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扶贫工作记

2013-10-23 07:30:13 作者:admin 来源:贵州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贵州省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扶贫工作记

中国扶贫攻坚伟大历程的现实观照</font>

——贵州省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扶贫工作记</font>

    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草海镇鸭子塘村,村民土地流转后在乐义百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威宁基地打工,人均月收入上千元。谢强 摄</font>

    “石漠化,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七分种,三分收,包谷洋芋度春秋”、“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在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贵州省,多年来流传着的谚语传达了从刀耕火种到牂牁古国,从明朝建制到遵义会议红色转折,从千军万马上“三线”到人人思进谋改革,一代又一代贵州人的沉重叹息!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经过了改革开放35年的砥砺奋进,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飞跃发展,但是,平均数字的增长抹平不了个体差异的鸿沟,我们不能也不该忘记的是,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贵州就超过1000万。</p>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去年12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河北阜平和甘肃定西等地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8月,李克强总理在甘肃考察时强调,从发展的角度、民生的角度、公平的角度出发,都要把扶贫开发攻坚战这场硬仗打好。</p>

    对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名贫困人口的关怀,体现着“小康梦”、“中国梦”的公平性和普适性。扶贫这项伟大的事业,也因此被赋予更为深刻、更为庄严的含义。</p>

    贵州,这个掩藏于大山深处、近1/3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中的省份,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追寻中,正在以“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的“贵州速度”向历史的高原拓荒,在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伟大历程中披荆斩棘,开拓创新。</p>

    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已然开启——</font>

    扶贫开发工作在经过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以后,开始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font>

    贫困问题是世界上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p>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新世纪十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2688万人,平均每年减少670多万人,率先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p>

    作为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欠发达省份,同时也是全国扶贫工作开展最早、力度最大、受益面最广的省份,贵州省在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贵州省的扶贫史,就是我国扶贫事业的一个微缩模型,这里实践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措施,记载着在扶贫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惑与挫折,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先行先试的探索和具有借鉴性、启发性的创新。</p>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出台,对下一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纲领性意见,也意味着中国扶贫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p>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扶贫目标有了本质转变。在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将贫困线提高至人均纯收入2300元,比此前的标准一下子上涨92%,比1985年的最初标准200元更是增长了10倍,已经接近国际贫困标准。根据新的贫困线,我国扶贫工作对象将从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13.4%。</p>

    新的历史时期,在扶贫开发模式上也将作出重大调整,将上一个十年的“整村推进”模式整合为集中连片开发模式,确立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11个区域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3个地州共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p>

    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已然开启。</p>

    按照新扶贫标准,贵州省还有1149万贫困人口,占全省农村户籍人口的33.4%;同时,在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省占了3个,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地区等三大区域的70个贫困县、86.3%的贫困人口,是贵州打好新阶段扶贫攻坚战最难啃的“硬骨头”。</p>

    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贵州省作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p>

    国家的顶层设计对贵州扶贫作出战略提升,贵州一贯坚持的“重中之重”思想对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作出深刻诠释。2011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栗战书在出席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时强调,贵州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p>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刚刚结束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切实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扶贫开发上来,举全省之力推进,以同步小康为统揽,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p>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贵州扶贫‘三步走’,即到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00万人以内;到2018年,全面实现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34个贫困乡“减贫摘帽”;到2020年,全面实现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目标。”贵州省省长陈敏尔说。</p>

    启示:

    对一个把“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原则、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帮助和扶持贫困群体,使他们能够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到改革开放成果,是政府与社会的应有之义。不论社会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总有相对贫困的群体存在,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扶贫事业需要不断加力,需要国家根据发展着的社会现实进行顶层设计,更好地推进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让处于社会整体水平以下的贫困群体脱贫致富,更大程度地享受社会公平,体现其作为社会人的尊严。</font>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