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博士王东新(左)攻破多项国际高精尖技术,在新材料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p>
石嘴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墙晾晒干部“干事档案”。记者 宋克强 摄</p>
石嘴山市成为开发的热土。</p>
去年秋天,自治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2012全区发展环境现状测评结果:石嘴山位列五市第一名,大武口区、平罗县、惠农区在22个县(市、区)中分别排名第四、第五和第六。</p>
而在前一年的测评中,同样的标准,以上3个县(区)均排名靠后。</p>
石嘴山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答案是:以打造“比东部更优、在西部最优”软环境为己任,充分释放天时、地利、人和关键因子潜能。</p>
集成环境重在“芯”。</p>
“放增减”形成政策环境“小气候”,培养、吸引数百亿元产业集群</strong>
昨天,位于惠农区的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富海物流二期项目建设正酣。</p>
“这个投资亿元的项目审批仅用了7天!”说到审批,富海物流公司董事长包尚信难抑激动。</p>
这7天的实效,让包尚信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用的梦想。</p>
但是在以前,包尚信却没有这么幸运。他投资亿元在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物流项目。为了审批,包尚信在惠农区到石嘴山市区40多公里的路上来回奔波,到相关部门跑了七八十趟,年底,各类章子终于盖齐,却已是宁夏建筑行业的封冻期。包尚信的热情和信心一起被打入“冷宫”。</p>
“要不是摊子已经铺开,真想打包走人。”包尚信回忆,那时,为了找领导盖一个章,他数次在相关部门“蹲点”两三个小时。</p>
今年4月,石嘴山市市委书记彭友东到开发区调研,详谈中,企业老板纷纷抱怨:审批事项过多,手续繁杂,效率低下……
当月,石嘴山市为经济发展痛痛快快地松绑,决定在宁夏率先将行政审批实权下放至园区。</p>
“支柱性权力”的批量下放,涉及多个部门的切身利益,一石激起浪千层。</p>
“很多部门认为没了权力就失了权威,会伤及政府‘元气’;一些局处级领导干部还搬出国家政策、法律规章等抗拒。”石嘴山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让职权部门放权等于“割肉”,是一场艰难的“拉锯战”。</p>
权力必须下放!石嘴山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放权”,时限倒逼、周周督查,确保实权下沉园区。</p>
1+1=2是数学,1+1=11是经济学,这厢权力一放,那厢活力立现。</p>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成立了项目审批领导小组,土地、环评、规划等十多项审批齐头并进,原来一年半载才能办齐的手续,如今3天至7天即可办结。</p>
“二期项目审批管委会全包了。”包尚信说,政府放权于园区,等于疏通了企业的“任督二脉”,也是自己下决心再投1亿元建设二期项目的“政策性保障”。</p>
放权只是引发一系列“连锁效益”的开始:
1年变7天,企业投资回报周期呈几何数缩短,贷款产生的银行利息变薄……这是一笔算得出的增效账;</p>
权力的“转移”直接将干部牵引到园区,全力服务于企业各种审批所需……这又是一笔间接推动产业发展的增效账。</p>
放权的同时,石嘴山市还在“增”“减”上大做文章,引领干部、政府同步转型。</p>
“增”:围绕“双龙工程”,在放宽投资领域、放宽准入条件、金融扶持政策等6个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市领导带头帮扶企业,先后为83家企业的126个项目争取到国家、自治区扶持资金4.31亿元。</p>
“减”:取消和调整127个行政审批事项,注重细节简化,如严禁政府机构向办事企业、群众收取复印件,仅此一项,每年为企业、百姓节约费用10多万元,《人民日报》专门对此进行报道并配发了点评。</p>
“放增减”的组合式变革,使政策环境快速回暖,并反映在了最敏感的神经上:今年1月至9月,石嘴山市共引进、实施招商项目299个,计划总投资41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2%。</p>
524亿元的七大产业集群在“放增减”政策环境小气候中迅速成长。</p>
技术工人+科技人才+企业家队伍,升级版“金字塔”式人才梯队成为产业转型“加速器”
半个多世纪的产业代谢中,石嘴山市形成一支以技术工人、高新技术人才和企业家为支撑的5万多人的人才队伍,全市万人人才拥有量1358.8人,居宁夏首位。</p>
但随着产业升级,石嘴山市在人才保障上仍然出现了“供血不足”:传统产业的脱胎换骨急需“合胃口”的人才营养;新兴产业的发育成长迫切渴望能构筑“基因链”的科技人才;市场高压下决定经济走势的核心因素——企业家及其能力的提升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p>
人才梯队的重构、升级迫在眉睫。</p>
整合现有技能型人才资源成为突破口:2013年,石嘴山市将宁夏理工学院高职部、西北煤机高级技工学校和宁夏煤炭工业学校、石嘴山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等进行优化整合,组建石嘴山联合学院,结束了职业教育小而散,学校之间争夺生源、专业重复设置的局面。</p>
“能源化工专业今年计划招生500人,报了1000多人。”石嘴山联合学院院长陈光华说,学院的成立加速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有序、有效对接。学院为石嘴山市七大产业集群量身设置的专业构架,不仅使九成学生走出校园就有工作,且显现出了品牌效益。</p>
目前,学院已与中色东方、神华宁煤、天地奔牛、宝马、兴平等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与德国舍弗勒公司签约成立了冠名班,机电、化工等专业毕业生比本科生还炙手。今年,联合学院从全国一次性聘用了21名研究生,师资结构全面升级。</p>
如何引进高科技人才,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共同考题。石嘴山市的解题思路是:打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平台,以比较优势和求贤诚心引才。</p>
“听说,您曾拒绝过深圳等沿海城市多家公司年薪30万元的邀请,而选择留在年薪10万元的中色东方?”在石嘴山市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面对记者的提问,毕业于英国拉夫堡大学、在国内颇有名气的材料学博士王东新笑答:“这里有国家级实验室,每年承担着多项国家科研项目,是我梦寐以求的。”说起专业,王东新侃侃而谈。</p>
如今,石嘴山市已经形成25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吸引了近百位王东新式的顶端人才,聚合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大脑”。</p>
在西北,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并不比引进一个项目容易。</p>
今年7月,石嘴山市三上京城,不仅引来了清华大学青年教师王宇翔自愿“落户”,还与清华大学签订协议,使石嘴山市成为其在宁夏的首家社会实践基地。</p>
在引才的同时,石嘴山市同步加大育才力度,探索开办了企业家学院,政府买单邀请国内知名机构、专家授业,引得企业家们蜂拥“入学”。</p>
这一借外脑武装企业家队伍的创新举措,现已开班10期,企业家灵感被不断激发。</p>
仅以双氰胺为例:15家企业抱团成立“氰胺联盟”,结束了自杀式的恶性竞争,企业本身与企业之间形成相互供给的循环产业链条,石嘴山市双氰胺产品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九成,一个具有世界话语权的氰胺王国正在崛起。</p>
7450份“干事档案”敦促干部日有所为,“芯”变化引领集成式服务型政府转型
昨天,在石嘴山市就业创业贷款担保中心,记者看到该中心副主任邹岩今年8月份的“干事档案”:受理、审核政务大厅报来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资料145笔;经办银行实地入户贷前调查4天,填写贷前调查表145份;参加小额担保贷款联合会审3次,共审批大武口区和惠农区贷款145笔2058万元;电话回访贷款60笔……
这份独特的“干事档案”不光邹岩有,石嘴山市7450位机关干部人人有一份。</p>
“‘干事档案’要在公示栏和网上接受监督,从领导到群众,大家知道你每月都在干啥。”邹岩说,“干事档案”就像一个高清摄像头,将干部工作全部摄入百姓眼中,真假虚实一看便知。</p>
在“干事档案”的敦促下,担保中心干部集体“沉”入小微企业,查困难、想办法、跑路子,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7亿元,帮扶自主创业者1.2万户,为创业者贴息1762万元。</p>
干部的集体“行动”,不仅救活了一批小微企业,更使担保中心血脉畅通:运营以来不良贷款率仅1%;政府再次注入1000万元基金,助其强身健体。</p>
“干事档案”将干部工作业绩以“档案”形式记载下来,时时进行点评、测评,不仅打破了沿袭多年的“年终考”公务员考核模式,也榨出了考核中的所有形式主义,与“放权”比肩成为石嘴山市建设服务型政府“芯”变化的重要支撑。</p>
走进位于平罗县的丽珠医药集团宁夏产业园,发酵车间的试车线上传来“隆隆”的机器声,厂区却闻不到一丝药味儿。</p>
丽珠集团是中国制药的龙头企业,为在西北建立首家原料药生产基地,丽珠曾对西部五省区考察3年之久,并初步筛选了16个县(区)。平罗是如何从16个县(区)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的?</p>
“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宜原料药生长,但符合气候条件的并非平罗县一家,我们看中的是平罗县服务企业的真诚。”丽珠集团宁夏产业园总经理助理刘锐说。</p>
平罗县干部张学军从丽珠与平罗“触电”之时,便以“企业服务员”身份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产业园位置相对偏僻、基础设施配套难、企业工作人员不熟悉环境……对于陌生的丽珠,张学军投入了真情实意:他积极奔走为企业办理审批、工商、开工等各种手续,及时向政府转达企业的小微意愿,助推平罗县投资6000多万元为产业园建设了配套设施,使丽珠安心建厂。</p>
今年,张学军的工作有所变动,但他与丽珠的关系并未因此断线。翻开张学军的“干事档案”,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半年来,他每周至少要到丽珠两次,发酵车间建设、项目竣工……丽珠产业园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段,都留下了张学军的身影。</p>
干部的真诚打动了丽珠决策者的心,丽珠不仅将投资计划从起初的3亿元追加到如今的10亿元,二期项目投资计划也已敲定。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为当地提供1300个就业岗位。</p>
“‘干事档案’在改变干部慵懒懈怠作风的同时,也逐渐由表及里改变着干部的心态和政绩观,最终优化的是石嘴山市的投资环境小气候。”张学军深有感触地说。</p>
自今年实行“干事档案”以来,石嘴山市5名被初始提名的干部,因干事档案评定为“一般”级别而被淘汰出局,而在惠农区,先后已有18名干部因干事效果突出被提拔使用。(记者 沙新 连小芳 时明霞 马晓芳)
来源:宁夏日报</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