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10月12日专电(记者赵倩)又一年重阳节到来,这也是我国首个真正具有法律意义的老年节。其实,节日只是在唤醒我们敬老爱老的意识,真正的爱老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功夫”更应在重阳之外。
今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其中增加了“子女应常回家看看、设立老年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等诸多内容。把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上升到以法促孝,这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孝老?
如今,随着求学、工作的需要,“父母在,不远游”只能成为多数人的“口号”而已,我们以“忙”为由一次次打消了回家的念头,父母却总是用“啥都不缺”“你们干好工作就行”等“谎言”为我们宽心。其实,真忙也好,觉得“囊中羞涩”也罢,心中对老人的牵挂应该常在,不能回家就多打几通电话,不要嫌他们唠叨结婚、生孩子烦,也不要觉得提醒多喝水、少喝酒多余,因为我们再“琐碎”的生活都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事实上,老人对儿女所能给予的物质生活很少挑剔,却更在意那份理解和包容。电影《飞越老人院》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父亲连续三次指着树上的麻雀问儿子“那是什么”,儿子最后生气发火。随后老人掏出一本日记跟儿子说,“你三岁时,我抱着你,你问了我几十遍同样的问题,我每次都很高兴地回答你……”如果可以,我们应该试着用对待孩子那种“足量”的爱去善待老人。
真正关爱老人,还要让他们融入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在一旁玩手机、上网,随便应和着老人的问题,这难免会让他们有被“边缘化”的感觉。与其这样,不如多教教他们上网、拍照、发短信,让他们多一种方式跟我们交流,了解我们的生活。
想起作家龙应台《目送》里的一句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不要刻意等待每一次节日再去感恩,趁着老人还在,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和笑脸,不要让那份爱只能遗憾地沦为望不尽的“背影”。(完)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