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地方报道宁夏

为有清水入梦来--共产党员曹君的奉献人生

2013-10-17 14:27:2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为有清水入梦来--共产党员曹君的奉献人生

  2011年栽植的10亩1000多株枣树,去年就开始挂果,今年更是枝繁叶茂,果实累累。</p>

  10月2日,曹君照常值班,正在对水泵机组进行冬灌前检查保养。通讯员 孟砚岷 摄</p>

  毛乌素沙漠干涸的躯体之上,有一渠清水蜿蜒在沙海中。</p>

  这条渠的名字叫“盐环定”,是亚洲最大的人畜饮水工程,被当地老乡称作“生命大动脉”。渠水蜿蜒曲折百余公里,穿戈壁、爬高坡、越沟壑,将甘甜的黄河水送到革命老区人民家中,浇灌了亘古荒原,缔造了“水往高处流”的奇迹。</p>

  渠水流经处,百里无人烟,只有散落在渠边的盐环定扬水12座泵站,日复一日与寂寞清苦为伴。自1990年与“盐环定”结缘,44岁的曹君把一生最好的年华都给了这弯渠水。在人迹罕至、信息闭塞的基层泵站工作久了,曹君显得拘谨、木讷,话不多,但零星的几句充满着对水利工作的热爱。</p>

  他说:“水,就是生命的源泉。”</p>

  他说:“这里条件差,在泵站工作,耐住寂寞是第一课,也是永恒的一课。”</p>

  寂寞渠边23年,曹君的青春,已如渠水一般融入茫茫荒漠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p>

  将渠道边的滚滚黄沙牢牢锁住,曹君带领职工用10年的光阴种下了一片奇迹般的绿

  1996年,曹君被派往陕甘宁盐环定扬水管理处条件最艰苦的六泵站担任站长。</p>

  沙与水本就相克,在沙漠中干水利,其难度可想而知。六泵站位于毛乌素沙漠腹地,管辖的10余公里,渠道沿线植被稀疏,裸露土层多、流动沙丘大,风沙危害特别严重。职工们都晓得六泵站苦,没人愿意去受那份罪。曾有个职工做梦梦见调到了六泵站工作,半夜被吓醒了。</p>

  “风沙一来,木板房颤抖得像一片树叶,我们经常在清晨被沙子呛醒。床上、地上天天都是钢镚儿厚的沙子。”回忆起十多年前与风沙做伴的艰辛岁月,曾在六泵站工作、如今担任盐环定扬水管理处后勤保障科科长的马向阳仍然印象深刻。</p>

  “有一年,水利厅领导下基层与泵站职工一起清淤,那天风沙嘶吼,天都被吹黄了。一锹挖下去,风扬起来半锹沙子,吹得人没办法干。”马向阳说。</p>

  风沙呼啸,将瘦弱的渠道彻底掩埋。为了保障供水安全,一年里,有四五个月曹君都要带着职工清理泥沙。</p>

  下决心治沙,绝不能让一代又一代扬水人重复渠道清淤的工作!1997年,刚上任一年的曹君在全站职工大会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将站区周边的沙子治住!</p>

  为了观察掌握沙丘的流动规律、风向变化,曹君走遍了泵站周边的大小山峁,经过数月的勘测选点,他初步规划在流沙集中的区域用麦草方格来固沙,然后在方格里种沙蒿、柠条、沙柳、花棒等植物。</p>

  在人迹罕至的沙漠里想寻找一粒种子都很困难,曹君带着职工到30多公里外的乡村买树苗、草籽。每次回家,他都要随身带一个袋子,仔细地将附近的草籽、花籽都收集起来,带回站上培育。</p>

  艰苦的环境下,栽棵树苗,风一刮连根都被吹走了。曹君带着大家反复在沙地里试验,风来了,用身体护住一株株绿色。沙漠下场雨不容易,每次下雨,别人都往房子里躲,六泵站的人却往沙漠里冲,“下了雨,苗子才好活。”风沙一起,鼻腔、耳洞里都灌进沙子,让人无法呼吸,每一次,曹君都是第一个迈进漫天的黄沙之中,与工友们植树种草。累极了,大家就把工作服蒙在头上,伴着风沙的呼啸,在渠边酣然入睡。</p>

  夜枕风声入眠,昼与荒漠为伴。寒来暑往,转眼10年。最早栽下的那一株白杨,已有碗口粗细。六泵站渠道两侧,形成了10公里长、100米宽的绿色飘带,彻底锁住了滚滚黄沙,保证了工程安全行水,每年仅渠道清沙一项就节约资金20多万元。</p>

  10月6日,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渠道两侧挺拔的白杨、成群的柠条、飘香的花棒排列整齐,呵护着一股渠水,血液一样流向远方……</p>

  “老乡家水窖空的时候、农田旱的时候,他们流露出来的那种眼神,让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神圣。管水的人就像干旱带的救星,老乡们认为只要我们去了,水就到了。”</p>

  从小在黄河边长大的曹君,真正体会到水的价值是在工作后。“到了干旱带,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水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幸福。”</p>

  2009年10月,曹君调往九泵站工作,这个泵站直接面对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管道运行了近20年,有很多老化变形之处,曹君带着职工们徒步行走,一米一米检查,将每一个故障点用红漆圈出来,在一些严重的故障点用两个或者三个感叹号标注,24小时巡护。那段时间,十一泵站发生了爆管事故。曹君守着九泵站的管道隐患点,像守着一个个“炸药包”,险情随时可能发生。他将这些情况上报管理处,在管理处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改造更换,保证了供水安全。</p>

  2003年春灌期间,泵站渡槽止水橡胶破裂喷水,水从几十米高的渠道喷涌下来,地面瞬间被冲出了一个巨大的坑,当时渠道水量大,又时值春灌高峰期,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发生渠道决口事故,影响全线正常上水。险情就是命令,曹君第一时间冲到现场,组织职工用纤维袋装上沙石扔下去堵,但很快就被湍急的水流冲走。情急之下,曹君让工友们用绳子绑住自己的腰,二话没说跳进冰冷的渠水中,先用身子堵住了漏水处,然后接过止水阀在水下摸索作业,终于堵住了漏水,排除了险情。春寒料峭,从近2米深的渠道中爬上来,曹君的手脚已经完全僵住了。</p>

  “老百姓认为我是管水的人,因为这份职业,我们特别受人尊敬。老乡家水窖空的时候、农田旱的时候,他们流露出来的那种眼神,让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神圣。管水的人就像干旱带的救星,老乡们认为只要我们去了,水就到了,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和财富。”</p>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盐池老区人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很多泵站的职工却一直喝着渠水。工作23年,曹君换了8个泵站,喝渠水喝了23年。职工们将水存到水窖里,撒上一把消毒剂就直接饮用。有时候做饭来不及,直接从渠里打一桶水,稍稍沉淀一下就拿来做饭。“别人喝站上的水拉肚子,但我们的肠胃已经习惯了。”</p>

  在盐环定扬水管理处,曹君是个名副其实的“救火队长”,哪个泵站条件最艰苦、问题最集中、工作难度最大,他就会被调往哪里

  在九泵站工作了两年,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去年2月,曹君又被紧急调往四泵站。接到调令后,曹君找到了管理处处长李克文。</p>

  李克文心想,可能是四泵站条件艰苦,曹君不愿意调过去。结果出乎李克文预料,这个只会把苦留给自己的人一开口便问:“是不是我的工作有哪里没做好?”</p>

  李克文告诉他:“四泵站综合考评成绩连续几年排在全处基层单位后三位,职工人心不稳,工作没起色。派你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你把那里的工作好好抓一抓。”</p>

  打消了心中的疑虑,曹君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仅仅一年多时间,四泵站在他的带动下,各项工作都赶超到前面,今年上半年的综合考核中跃至前三名。</p>

  长期坚守在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沙漠腹地,让曹君不太善于表达。这个不爱说话的人,把闲下来的光阴都交给了泵站边的土地,养鸡养鱼,种瓜种菜,不多的几亩地,被他侍弄得有模有样,绿树环绕,蔬菜满园,果树成行。</p>

  他的办公室门后,长期放着一把铁锹。站上的职工经常看见曹君带着草帽、扛着铁锹到田里劳动,大家都说:“你这个站长,一点也不像个干部,倒像是个农民。”还有职工笑他:“整天看你在地里刨,地里能刨出金子来?”</p>

  一把铁锹叫醒春天。工人们慢慢发现,老曹的汗水让每天的伙食有了亮点,韭菜、小白菜,西红柿、黄瓜、茄子……进入夏季,各色蔬菜几乎不重样地走上了工人们的餐桌。</p>

  曹君没什么架子,手底下二十多号人,没人叫他曹站长,都叫他老曹,他也乐呵呵接受。为了进出方便,曹君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站上每一个工人都坐过他的车上下班,大家都说:“老曹的私车都成了公车了。”</p>

  老曹的办公室很简单,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书柜,一台电脑。床底下,整齐摆着很多破胶鞋。站上的职工都知道,老曹一年最少穿坏三双鞋。这些鞋磨损最多的是顶部和脚掌部,那是经年累月查隐患、找缺陷、种瓜菜劳作留下的印记。</p>

  在一个老乡家的中堂,曹君看到这样一副对联:“黄河水甜,共产党好。”“那副对联,比多少证书都让人激动。”曹君说,“这辈子,值了。”</p>

  每次进了沙漠,再出来就是一两个月以后,一年里有一大半时间离开家,抛家舍业,孩子、老人都照顾不上。曹君说:“进山的时候刚种麦子,再回家的时候麦子已经长到膝盖了。”“在站上久了,一到川区,看到麦田、看到农庄,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p>

  1992年,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曹君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94年,曹君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么多年,一直践行模范带头作用的曹君得了一大箱子荣誉证书。女儿曹梦瑄经常帮父亲整理这些证书,慢慢爱上了父亲的职业。</p>

  那一年,曹君作为水利系统先进典型在吴忠人民会堂演讲,身披绶带、胸配红花的曹君坐在主席台上,报告会开始后,妻子党丽娟带着女儿悄悄走进会场,从后排看到了曹君的形象。回家后,女儿告诉父亲:“爸爸,你戴着大红花,真好。”</p>

  今年高考,女儿考出了522分的好成绩,填报志愿时,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系与河海大学水利系之间,女儿选择了后者。</p>

  很多人不解地问:“干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咋又让丫头也学这个专业?”</p>

  曹君憨憨一笑:“不是我让她学,是她自己喜欢。”</p>

  作为一个宁夏人,曹君仅去过首府银川寥寥数次。2012年,曹君当选为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会期4天,那是他在银川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p>

  今年9月,女儿要去江苏南京上大学。为此,曹君早早买上了9月2日的火车票,准备送女儿去。因为受水区发生秋旱,上级决定为了帮助群众抗旱减灾,延长了供水时间。听说供水时间推迟,曹君满怀歉意地拨通了李克文的电话:“处长,我把票退掉吧,站上走不开。”</p>

  李克文告诉他:“不碍事,站上有其他人值守,你放心去吧。”</p>

  这是曹君一辈子第一次走出宁夏,出了趟远门,而他却只在南京呆了两天,就匆匆回到工作岗位。</p>

  经常与冰凉的渠水打交道,加上长期劳作,曹君的手指关节比一般人宽大、突出,每到阴天就会隐隐作痛。那些年战风沙、斗烈日,曹君的鼻子每天都要“吃”进不少沙子,他也因此患上了全组性鼻窦炎,现在依然有严重的后遗症。</p>

  一次到受水区的村子走访,曹君在一个老乡家的中堂看到了这样一副对联:“黄河水甜,共产党好。”“那副对联,比多少证书都让人激动。”曹君说,“这辈子,值了。”</p>

  绵延百里的盐环定扬水,有着太多太多如曹君一样的基层水利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如渠道里一滴滴清水,汇入茫茫旱塬,用行动践行着“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服务老区”的盐环定精神。</p>

  有人不解地问:你们整天默默无闻地守在这儿,为谁?为啥?</p>

  职工们都默默地微笑,没有人回答,只有一渠清灵灵的黄河水,如血液一样流向远方……</p>

  ·相关链接·

  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是解决革命老区陕西定边、甘肃环县和宁夏盐池、同心、利通区、红寺堡及太阳山工业园区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的一项生命工程。干渠总长123.8公里,1988年7月开工建设。1992年建成通水,已开发灌溉面积23.8万亩。目前,解决了三省区盐池、定边、环县等7个县区25万人、13.3万头家畜饮水困难,改变了受益地区群众“靠天吃饭,靠天喝水”的局面。</p>

    来源:宁夏日报</p>

重点阅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