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地方报道贵州

贵州:构建珠江上游生态屏障

2013-10-15 17:41:41 作者:admin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贵州:构建珠江上游生态屏障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8日电(记者胡星、王橙澄、王攀)从珠江出海口溯流而上,经过1200多公里,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今年贵州省利用省级资金,在这里实施20万亩退耕还林工程。</font>

    这是贵州省构建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也是首次“自掏腰包”在一个县单独启动林业生态工程。</font>

    地处珠江上游的贵州省,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78个不同程度存在石漠化问题,这不仅直接影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还危及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font>

    近年来贵州省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为我国生态建设特别是华南地区的生态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font>

    地处乌蒙山区的贵州省毕节市,其6%的国土总面积为珠江流域。和所有喀斯特山区一样,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的山梁保不住土、关不住水,“以前山上几乎没有树,春天刮大风把泥巴都刮跑了。”村民文正友说,有时候雨下大点就造成泥石流,泥沙全部冲到山下的河里。</font>

    意识到生态恶化对生活的巨大影响,海雀村村民从1987年起开始在山上种树,目前1.2万亩华山松已经郁郁葱葱。据统计,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5%上升至目前的67.3%。“松树保住了土地,现在基本看不到水土流失了。”村民文朝荣说。</font>

    村民本意在保生计、求发展的植树行为,直接影响到了珠江的生态安全。“现在毕节市每年少往珠江里流失100多万吨泥沙。”毕节市林业局副局长高守荣说,毕节市各地开展的退耕造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3.1%,珠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font>

    不仅如此,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防止上游水土流失,贵州省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过去5年间贵州省完成营造林1800多万亩,治理石漠化48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5%,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形成。</font>

    在推进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贵州坚持制度保障,完善了资源性产品税费征管机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了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font>

    从大力植树以减少水土流失,到近年来多次参与珠江流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解决珠三角广东、澳门等地的“咸潮”之困,贵州与沿海地区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font>

    记者从广东省环保厅了解到,目前广东、贵州、湖南、广西和江西等省区正在联合开展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将水环境保护作为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的重要内容,建立流域污染联防联治机制。</font>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贵州省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的珠江上游生态安全战略格局。</font>

关键词:贵州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