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
——开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见闻</strong>
针对全县87%的行政村没有集体收入来源这一现状,开阳县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办公室,由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扶持资金,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提出村集体经济年净收入到2013年实现50%达到10万元以上,2014年70%达到10万元以上,2015年90%达到10万元以上。计划实施以来,开阳县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引进项目和企业,各乡(镇)分别建立了2个以上示范点,全县108个行政村有84.26%的村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零”的突破。</font>
“村里的‘政策’真好,不仅为我们交了医疗保险,而且每年发给我们100元的生活补贴。并且考取大学的学生还能一次性得到村里1500元的补助。”谈到村里的变化,开阳县双流镇凉水井村今年91岁的刘光珍老人一个劲地夸。</p>
双流镇凉水井村位于开阳最西部,是开阳县磷煤化工产业园区的重要节点,当地拥有8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4家。虽然入驻村里的企业相对较多,但是发展并不平衡,所以矛盾也相对突出。</p>
“凉水井村的发展存在‘两极’,在园区企业覆盖范围内的群众大都是失地农民,通过进厂上班,收入相对较高;而不在园区企业覆盖范围内的村组,条件相对落后,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土地荒废,生产方式传统,收入也相对较低。”双流镇镇长秦锦林说。</p>
为了实现全村经济平衡发展和同步小康的目标,该村结合实际,提出了凉水井村“一体两翼”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体即以久长到铜仁公路为轴的园区企业经济为主体,两翼即在公路左边的燕垄、泡木林等9个村民组发展5000亩核桃生态种植和公路右边卫星水库下游的田坝、谷汪等7个村民组发展年产80万斤的黄鳝、牛蛙等水产养殖。</p>
按照“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凉水井村一方面依托厂矿园区,成立一家村办企业,解决了诸多园区群众家门口就业的愿望的同时,也保障了园区内群众稳定收入。另一方面积极盘活荒废的土地资源,用活固有的自然水资源,引进一家种植公司和一家养殖公司,种植核桃1800亩,发展年产40万公斤水产养殖基地一个,实行“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免费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保障,实现了园区外群众的快速致富,村级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夯实。</p>
利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是2011年该村通过入股投资的方式筹建起来的一家村办企业,依托驻村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p>
“凉水井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5400元迅速上升到去年的960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到80余万元,每年都要拿出3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险、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等等都可以从这个钱里面出。”凉水井村支部副书记何云说。</p>
记者手记</strong>
开阳县党委政府致力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的同时,也让集体的力量强起来,村道硬化、自来水改造、农民会所建设等新农村建设项目,都可以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应急支出,社会矛盾也得到化解,乡村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活力。(安正洋 王太师)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