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地方报道内蒙古

呼伦贝尔绿色传奇 有退有进科学发展 美丽发展双赢

2013-10-10 11:58:43 作者:admin 来源:内蒙古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呼伦贝尔绿色传奇 有退有进科学发展 美丽发展双赢

  一首曲调悠扬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展现了呼伦贝尔独特的魅力。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森林和草原占总面积约87%,是游客最向往的观光胜地。</p>

  在这片绿色净土上,有我国最美丽的草原,最大的原始森林和发达的生态水系。这里河流、湿地星罗棋布,生物多样性丰富,生长着3000多种植物和400多种兽类和禽类,嫩江、额尔古纳河两大水系,有河流3000多条,湖泊500多个,这一切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环境系统。</p>

  然而,在一片盎然生机下,沙地侵蚀和草原退化就像黄色的幽灵,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据2004年调查数据,当地沙地面积由1999年的1320万亩扩展到1950万亩。当地草原已有近4500万亩为潜在沙区,草原退化面积达7245万亩,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一半。</p>

  上世纪50-70年代,这里被列为垦荒重点地区,十几万公顷草地被开垦为农田。往往不超过3年,农田就变成了沙地,不得不废弃。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全国肉类需求急增,导致呼伦贝尔地区牲畜养殖量大增,远超草场承载量。</p>

  大兴安岭森林也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严重破坏。&ldquo;呼伦贝尔草原是前院,大兴安岭森林是后院。后院着火,前院能不遭殃?&rdquo;一位当地林业干部说。从海拉尔到满洲里的草原本来就有流沙存在,如今已被三条宽大的沙带切割开来。</p>

  面对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严峻形势,呼伦贝尔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乃至国家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呼伦贝尔生态安全意义极其重大。长期以来,呼伦贝尔将生态保护置于基础性地位,不仅有退耕、退牧、退伐等牺牲性退让,更有面向茫茫沙漠的主动进取,提出了&ldquo;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思路,不断探索一条兼顾保护与发展的新路。</p>

  1999年,呼伦贝尔提出“不杀生、不采伐、不开荒&rdquo;的生态建设口号,2006年进一步确立&ldquo;有退有进、科学发展,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rdquo;的生态建设战略目标。2009年,呼伦贝尔市委、政府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实施呼伦贝尔草原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紧紧依托林业草原重点工程,通过5年时间,实现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状况根本好转的战略决策,将沙区综合治理工程列为全市公共公益项目一号工程,确定了每年治理沙地100万亩的奋斗目标。目前,治理区内林草植被生长茂盛,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不足5%提高到目前的30%以上,部分项目区达到了60%以上,五年来以累计治理沙地550多万亩,沙区综合治理总投资近9亿元,治理面积和投入资金都超额完成了计划目标,呼伦贝尔沙地面积首次出现了缩减,实现了呼伦贝尔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的“双减少&rdquo;。</p>

  通过五年大规模的综合整治,过去治理区内是一望无际的沙海,现在流沙被方格状机械沙障锁住,不能移动;近千万亩草场得到有效保护,极大地改善了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沙埋房屋、沙埋公路铁路的情况已经彻底根除,每年节省清理资金百万元。同时,牧民积极参与治沙,增加了收入,草场年增加干草产量6.0亿公斤,年增加产值6.0亿元。昔日的茫茫荒漠,如今已经变成了片片林地和绿洲。</p>

 

重点阅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