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难回家 国庆再团圆</font>
——年轻人盼“常回家看看”有更多“实在”政策支持</font>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2日电(记者王橙澄、杨洪涛)“中秋节太短,只能望月兴叹。国庆节长假,再不回家看父母,去哪里玩都不踏实。”从深圳返回贵州省遵义市探亲的李星说。记者发现,今年国庆长假,不少年轻人放弃了游山玩水,而是踏上了归家的列车。</p>
不久前的中秋是“常回家看看”入法后首个团圆节。然而,很多老人仍少有亲人探望。老家山东的杨远平说,自己从贵州回一趟临沂老家,坐了飞机换汽车,路上就需要两天时间,刚进“家门”,中秋节假期就结束了。“中秋节回家看望父母,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p>
记者调查发现,假期太短、单位加班、花费较高、子女异地求学等,成为许多年轻人无法回家探望老人的原因。于是,接踵而至的国庆长假,成为春节前的又一次“返家潮”。</p>
杨远平告诉记者,“常回家看看”入法后,自己所在的企业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家在外地的同事,一年中除春节以外,还可由单位提供路费,再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家在本地的同事,每年可带父母外出旅游一次,路费由单位“埋单”。</p>
“新政策出台后,得到单位年轻人的一致叫好。‘常回家看看’这句口号要落到实处,还是需要这样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杨远平说。</p>
但和杨远平一样幸运的年轻人并不多。很少有单位和企业能拥有这样“舍得”的智慧。在北京工作的贵州人罗小丹,从北京到贵州来回机票打折也要3000多元,逢年过节更是水涨船高。“常回家看看,看不起。”</p>
而“休假难请”也成为“常回家看看”的“拦路虎”。李星说,自己工作5年了,还没有享受过一次带薪休假,多次想带父母出去旅游,都未成行。</p>
“入法后的‘常回家看看’,如何落地还需长远计议。”李星说,我们期盼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政策,以让更多的儿女能与父母享受到团圆的快乐。</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