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怎雷村(包晓闽 摄)
山高坡陡,坡峰高耸入云,河沟深割削壁,坡与坡之间形成“V”形状;村寨背负青山,前临深涧,层层梯田由山脚累级而上,气势恢宏,这是对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怎雷村的描写。
怎雷村,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而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位于三都县城往东方向41公里,这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村由4个自然寨5个村民组共231户1017人组成。主要聚居的水族和苗族人家,各占总人口的60%与40%。他们在同一片土地上生产、劳作,互助互爱,族别划隔不住,水族苗族以一家亲的佳话谱写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初进山寨,民族和谐风情涌来
进入怎雷村,强烈的民族风一下子扑面而来,一路上,穿着鲜艳民族服饰的水族、苗族群众比比皆是,一些女村民们摆出一根小板凳,坐在家门前刺绣、纳鞋等针线活,男村民有的正下田干农活,有的正聚在一起忙碌着村里修建道路、水渠等工程。越往里走,青瓦覆盖着的传统民居建筑、传统禾仓建筑及“干栏”式房屋不断涌现,它们与青山浑然一体,梯田、林地点缀其间,颇具特色,一派迷人的山野田园风光……
怎雷村人好客,淳朴友好。听说记者到来采访,当地的两位主人热情接待,介绍着村里的故事与变化。接待记者的一位是怎雷村前老村支书,来自上寨的水族韦刚胜,一位是现任村支书,来自排常寨的苗族钟友文。都说居住在怎雷村寨的水族苗族人家和睦共处,从水苗两位新老村支书的身上,也能得到些印证。
“让全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是我们的梦想,只要谁有能力,谁来当村干,不管他是水族还是苗族,我们都一样支持。”朴实直白的话语不仅道出了两位新老支书对带领群众致富发展的希望,同时也透出了这个地方,水族与苗族生活的那份和谐。
回忆故事,历史上首例通婚联姻
据相关资料记载,关于怎雷水族的来源:怎雷水族同全县水族一道,是我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的单一民族。水族歌谣这样叙述,其祖先原居邕江流域,经河池、南丹一带沿龙江溯流而上,往黔桂边境迁移 到三都,唐代以来就世居在怎雷上寨和下寨这个地方。水族自称“虽”,史称为“僚”“夷”“水苗”“水家”等,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水族”。
关于怎雷苗族的来源:则是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渊源关系的民族。苗族的历史是个迁徙的历史,是江西大帽山、横峰、广丰一带迁徙而来的,因是后来者多居高山峡谷,只有怎雷苗族聚居半山腰。除个别户外,大部分自唐代以来就世居在中寨和排常这个地方。苗族史称“南蛮”,新中国成立后,经征求苗族人同意,定为苗族。
关于历史,记者这里不做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怎雷的历史由来已久。对于水苗的通婚联姻的故事令记者产生兴趣。据老支书韦刚胜介绍,听村中的一些老人口传,旧社会水族与苗族之间本互不通婚,具体不知年限,但在很早的时期出现了首例通婚婚姻。水苗最早通婚,是一位随父亲从外地搬来怎雷村的苗族公,叫做李老网(音)。因中寨以平、白姓较多,无李姓等多种原因,李老网公选择了在上寨居住,但他也经常与中寨苗族往来,久之,便成了亲戚。在上寨生活的同时,他结识了寨里的一位水族奶,相处的日子里他俩产生了感情,此事在当时受到了水族与苗族两边的关注,老人们认为,水苗两家虽民族不同,但都在一个地方生活倒也相安无事。因此,对于这段水苗通婚联姻,没有太多的激烈反对。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老网公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与上寨的水族奶结成夫妻,开创了首例水苗两家开亲史。
上一篇: 深山苗族百鸟衣走向山外大世界
下一篇: 贵州月亮山梯田
游客
水族还有哪些作品
201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