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56民族壮族文艺

平果嘹歌

2013-09-30 16:24:38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平果嘹歌

用“嘹嘹”衬词来唱的“嘹歌类”山歌(也叫欢嘹),“流传的地区较广,以平果为中心,上到右江上游田东、田阳、百色等县,下到武鸣县,而红水河流域的马山、巴马也有传唱”(《壮族通史》语)。

“嘹歌是右江中游平果县流行的一种歌体的名称。包括三个内容:一为《日歌》,二为《夜歌》,三为《散歌》”(《壮族通史》语)。

关于嘹歌的得名,有三个说法:

(一)衬词说。唱歌时都用“嘹嘹”的衬词作调子来唱。唱《嘹歌》都是两男对两女,每对都是“一弯一直”(即由一高音一低音组成),一唱一和,交替进行。每一首歌都是男方先开唱,男方用一句“嗨嘹呀”或“酉呀的嗨”来跟对方打招呼,然后才唱歌词的正文。每唱一首歌,不同的曲调要插入一个或几个不等的“嘹嘹”作衬词。当一方唱完之后,另一方仍按上述形式接唱,如此首尾相接,周而复始。“嘹嘹”之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久而久之,相约成俗,当地人便把所有用“嘹嘹”衬词作调子来唱的“欢”(山歌)称之为嘹歌。

(二)僚人说。作为民族称谓的“僚”,首先出现在《三国志·蜀志·霍峻传》,也就是说始见于三国之时。系指当时四川南部到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南朝到隋,对两广壮族先民多称为俚、僚或联称俚僚。到了近代,讲得更具体了。宋人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说:“僚在右江溪洞之外,俗谓之山僚,依山林而居”。《嘹歌》流行地方的壮族先民无凝就是僚人。“僚”与“嘹”同音,由此而引申为僚人唱的歌,称之为嘹歌。

(三)壮语游玩说。壮语称玩耍、娱乐、野外游玩为“嘹”。而这种“嘹”主要是以“茅骚”为内容的。“茅骚”直译为“男女”,“茅”为小伙子,“骚”为少女。其意与汉语的“挚友”无异,壮族男女结婚前皆时兴处“茅骚”。未婚男女青年在山歌对唱中相识,找到意中人之后,男性青年即给女性送布、头巾等礼品,女性则做布鞋、鞋垫或衣服给男方,作为回馈。以后不断地寻找机会见面,用山歌来表示相思之情,野外游玩用窃窃私语倾诉喜怒哀乐,双方会面时避开众人寻找静寂的地方,情真意切,很是亲近,见面时有如隔三秋之感,分手时有十里相送之嫌,超乎朋友,接近于情人,但切不会做出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之事,茅骚其实是一种高尚的刻骨铭心的爱,是壮族先民“倚歌择偶”习俗的遗风。嘹歌由此而来。

以上几个说法,究以何者为是尚待专家学者探讨。其实嘹歌以何而得名,从嘹歌那洋洋万言的歌词来分析,是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在于人们对嘹歌的认识还太少,专家学者对嘹歌的研究也还刚刚开始。

关键词:山歌
重点阅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