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图)
2006年,蒙古族传统民俗——那达慕近日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
如今,在水草丰美的锡林郭勒草原每年都有旗县和苏木举办那达慕,那达慕已成为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那达慕通常以自治区、盟、旗、苏木、嘎查、浩特为单位举行。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那达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参加蒙古族传统摔跤、养马、用马和练习射箭的人数有减少的趋势,加之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那达慕的举办也呈现出地区间不平衡的特征,濒危状况明显,急需抢救和保护,并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重点阅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