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美食:维吾尔族“馕”文化
2013-09-12 17:16:05 作者:编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西域美食 维吾尔族“馕”文化 图片中国 中国网图片库 联合出品
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古代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这种馕大的要1-2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 馕,厚约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厚约5-6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馕的花样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
“馕”源于波斯语,在历史上它还有其它称号。《突厥语词典》称馕为“埃特买克”和“尤哈”。中原人称馕为“胡饼”,在敦煌遗书中,共有26种饼的名称,“胡饼”是其一。据记载,胡饼自汉代传入中原后,就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东汉时,甚至在宫廷里都曾兴起过胡饼热。由于胡饼本身具有易于制作、便于携带、久存不坏、适合旅途携带等特点,也成为商旅行人的最佳选择。张骞凿通西域后,频繁的商业贸易活动使胡饼在内地一些地方普及,而“胡饼”这一名称从汉到五代、宋一直在中原流行,说明它对中原的饮食文化有强烈的影响。
一般认为馕是从中西亚传入我国的,它是农耕文明的结果。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在烤坑中烤制出来的才叫馕,反之,即使形状类似,也不能称为“馕”,它是有特指的。馕在新疆的历史十分悠久。有人认为它是维吾尔族人发明的,但是考古出土的证据却不能印证这一点。1972年,新疆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古墓中发现了残馕,其制作形式和现代维吾尔人的主要食品馕完全一样。经专家鉴定,这些残馕是公元640年的葬品。而我们知道,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这时还在漠北高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如今维吾尔族的馕在花色品种和质量上都比过去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进。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