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移民带城乡发展抓城镇建设推经济跨越
2013-07-01 13:50:59 作者:杨春柳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以生态移民带城乡发展抓城镇建设推经济跨越
迓驾镇地处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被国家文明办评为“十大鸡鸣三省标志地”,交通优越,区位适中,素有松桃“小香港”之美誉。距松桃县城36公里,重庆秀山县城<span lang="EN-US">21公里,湖南花垣县城<span lang="EN-US">32公里,是松桃的北大门,全镇幅员面积<span lang="EN-US">69.5平方公里,辖16个村,<span lang="EN-US">64个村民组,<span lang="EN-US">24000人。<br />
统一建设标准,突出民族特色。在房屋的设计上,统一施工设计图纸,做到“五个一”。即每户一套房,一个经营铺位或摊位,一个公益性岗位,一个孩子能免费就读幼儿园,参与一个产业经营。和“五通七有”即通电、通路、通水、通光缆、通电视。并且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搬迁户的实际,按功能完善,风格统一,投资最少的标准,精心设计出农户生活需求的户型。外形主要以民族风情为主基调,突出特色建筑风格。<span lang="EN-US">
严把质量关。在生态移民工程实施过程中,该镇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对单项工程,在动工前,先进行施工设计、工程量及工程预算审定。每天派出村规站人员蹲点施工现场,镇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工地进行巡回检查。对施工过程中房屋达不到工程要求的,严格要求拆除或重新建设,切实加强工程各技术环节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关。<br />
抓好资金筹措,细化管理工作。为确保今年6月底实现150户生态移民工程顺利通过验收。该镇采取了多渠道筹集移民街公共工程建设资金,对建房经济条件困难的农户,由镇里负责帮助协调农村信用社为移民户提供贷款或协调老板垫资修建,移民户承诺限期偿还的方式进行修建。<br />
广泛宣传,全民参与。为使长期居住高度分散、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较多、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农户,充分认识到国家对他们的关心与照顾,自觉自愿申请报名搬迁,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通过采取在镇、村两级召开会议、标语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和建设民族特色一条街等相关政策,在全镇形成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和参与该项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span lang="EN-US">
制定优惠政策,促进移民致富。结合地方资源优势,拟定了搬迁群众产业发展规划,采取调整责任田、保留自留地、自留山等办法,保证搬迁户有地种、有饭吃。帮助搬迁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加项目,提供全面服务。对搬迁户新上的经营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贷款、信贷资金、免交工商管理费及经营费等,鼓励其发展二、三产业。积极动员搬迁户免费参加劳动技能和务工技能培训,使其有一技之长,拓宽就业门路。充分考虑就业问题,将搬迁户安置到公益性岗位,与正在修建的总投资<span lang="EN-US">40亿元铜仁地区锰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招工结合起来,预计明年年底投产,可解决就业3000人。鼓励和支持搬迁户自主创业,并享受各级创业优惠政策,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由财政全额贴息,并提高担保贷款额度上限。<br />
在县、镇、村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该镇有<span lang="EN-US">220余人从事劳务输出、<span lang="EN-US">60余户新上加工、经商和服务业项目,16户成为种养殖专业户,27户以出租门面增收,基本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搬迁农户由原来人均年纯收入1100元提高至3400多元,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真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br /> (杨春柳)<br />
贵州松桃自治县委宣传部<br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