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打造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温馨家园
2013-05-07 10:03:10 作者:宁民 来源:中国民族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浙江省宁波市属于输入型少数民族散居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到宁波务工经商就学,据统计,目前宁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达34万余人。大量少数民族人口的涌入,给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的同时,也使城市民族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p>
2011年,宁波被列入国家民委第一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2012年5月,为了响应宁波市开展“三思三创”(即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宁波市民宗局将试点工作作为“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难题进行破解,制定了工作方案。该局在北仑区建立了以民族工作“全域城市化、和谐示范区”为目标,以“共建共享共融、和谐和乐和睦”为主题,以流动少数民族人员生存和发展问题为工作重点,努力构筑全域城市化民族工作新格局,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打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第二故乡”。</p>
全员参与,构筑全域化城市民族工作新格局
宁波市北仑区有少数民族成分46个、少数民族近3万人。结合流动少数民族增速快、分布广的实际,北仑区提出了“全域化”城市民族工作新思路, 区委、区政府将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区政府工作范畴。</p>
2011年,北仑区成立了由区分管领导为组长,23个相关部门和9个街道(乡镇)领导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区开展“一区一校一企一村一园”等“五个一”示范点创建活动。9个街道(乡镇)的20家单位纳入了试点,涵盖了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各个层面,实现了民族工作全域化。</p>
为了更好地发挥少数民族社团组织的作用,构建民族团体组织经纬网,北仑区建立了“1+9+N”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网络体系——1个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9个街道(乡镇)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分会+N个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基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小组,搭建起从城市到农村、从基层单位到少数民族联络点的多级服务网络。同时,北仑区还在社会组织中设立了文艺、体育、社会调节、帮扶等机构,从民族团结创建、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维护权益、化解矛盾、帮扶发展的角度,找准民族社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群众。</p>
广泛宣传,营造各民族和谐共处良好氛围
“一个小小的社区,居然能够建立起这样一个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民族知识馆,充分说明中国政府在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民族文化建设上作出的积极努力。”今年4月,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中国家管理官员研修班”学习的毛里塔尼亚客人参观了北仑区芝兰社区民族知识馆后,对中国的民族文化赞叹不已。</p>
芝兰社区民族知识馆有300多平方米,由服饰厅、劳作厅、文化艺术厅、人文厅、联谊厅、综述厅、统筹厅、成果厅和风俗长廊组成。展馆不大,但内容丰富,各民族服饰、头饰、雕塑、乐器、蜡染织锦、生产生活用品的实物、模型、照片布满了展室,将观众带入到一个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知识海洋。现在,该馆已被列为北仑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3年来,共接待了200多批次、1100多名大中小学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p>
为了推进民族宣传活动,提升民族宣传效能,2012年初,北仑区9个街道(乡镇)先后开展了民族宣传“四个一”活动:创设一个宣传载体,搭建一个民族活动阵地,成立一支宣传队伍,开展一项主题活动,并将其纳入民族工作考核范围。</p>
近年来,北仑区先后成立了以“民族之花文艺轻骑队”为领头羊的各类少数民族业余文艺团体,利用传统节日、大型活动等机会,多方位、多角度地向各族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展现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其中,由流动少数民族和当地汉族居民组成的“民族之花文艺轻骑队”成立5年多来,由当初的10余人发展到现今的70多人,拥有了时装队、舞蹈队、大合唱等分队,并先后获得“北仑区优秀文艺团队”、“宁波市优秀基层文艺团队”等荣誉称号。</p>
多元服务,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融入城市</strong>
2012年,维吾尔族小伙子谢利想在北仑区某社区附近的菜场租个摊位卖烤羊肉串,担心菜场不给租,就给北仑区少数民族促进会打电话求助。该促进会积极联系,设法帮他解决了摊位租赁问题。谢利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我们到这里来,不会干别的,只会卖烤羊肉串。政府和民族促进会帮了我很大的忙,我很感谢他们。”
由于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程度等原因,很多少数民族来到宁波后,谋生的技能稍显欠缺。宁波市城管大队在执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外来少数民族的实际困难,按照“同城待遇、同等要求”的原则,在坚持依法管理的同时,做到热情服务,解决他们的生存难题。</p>
针对少数民族设摊人员与执法部门易产生摩擦的问题,北仑区还主动与流动少数民族输出地建立了两地合作办公、双向管理的服务管理体制,目前已与新疆墨玉县、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建立了双向合作机制,大大减少了矛盾纠纷。</p>
北仑区大港社区是我国首个没有常住居民的工业社区。辖区共有347家企业、9万多名员工。针对少数民族员工文化程度低、就业技能差、就业面窄等诸多问题,大港企业服务中心通过开辟网上就业超市、举办专场招聘会、与高校人力资源对接等多种措施,积极为少数民族同胞就业提供帮助。北仑区各企业也根据自身实际,通过错时学习、菜单点单、流动课堂、岗位培训、技能练兵、技术比武、网教点播、开设专门课堂、依托社会力量办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给少数民族职工提供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p>
2012年,北仑区开展了“北仑区十佳优秀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流动少数民族对第二故乡的热爱与认同。来自甘肃省平凉市的回族妇女、北仑伊来顺清真餐馆经理丁红霞,被评为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先进个人。<br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