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脱模泥塑艺术
2013-04-26 19:58:55 作者:编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脱模泥塑,在西藏称之为“擦擦”,即指泥制的各种小泥佛、小佛塔等,常见的有高浮雕、浅浮雕、圆雕,均用凹型模具挤压脱模,然后晒干,有的再经烧制、或彩绘。此物属一种圣物,多流传民间,一般与玛尼石、经幡形影不离,常出现在佛塔、圣山洞窟、神湖边、玛尼堆和转经路上。最早是作为佛塔内或佛像腹腔的填充物,这样的佛塔、佛像才被认为具有神佛灵气。
有关擦擦的历史,意大利藏学家G·杜齐先生在《西藏考古》一书中说到“擦擦,起源于印度古代及中世纪中部和北部方言中的一个词汇,与塔有密切关系。”“在塔内存放‘擦擦’的习俗起源于印度的石板塔肚存放圣物的风俗习惯。”从此可以认为“擦擦”是因为建造佛塔的需要而形成的。佛教思想认为,佛塔意之“佛身”的再生,或者象征佛的灵魂、训教等,所以佛塔在佛教盛行的西藏大地如同所有宗教建筑一样触目皆是,佛塔的林立促成了擦擦的巨增。
佛塔因为体内有擦擦才具有灵气,由此理解,凡擦擦集中存放的地方都可能有灵气出现。这样,在圣山、神湖边、路口人们都修造不少存放擦擦的小房屋,俗称“擦康”,即擦擦神殿。擦康为通称,不同用途的擦康有多种。
在西藏民间有一种专供乡民转经的擦康,后藏地方称“门塘”,一般多建在村头、路边、寺庙旁,草原上人多集聚的放牧场也有。这种擦康一般四周镶嵌玛尼石,有的按装转经筒。有方形或长方形,内部装满各种擦擦,每日信教的人都要围绕擦康转经祷告。据说过去这种擦康最长的可达几公里,甚至更长。
过去藏北草原上的擦康听说可以与宇宙比试。擦康中的擦擦一般是建造时放进去的,在放置之前先要将干透的擦擦集中,请寺庙喇嘛念经开光,再经过包括老人及儿童在内的众多乡民多日搬运装入建筑物内,最后封口,有的只保留一小口,犹如通气孔。有的擦康是转经的人经常向里边添置,年长日久,越聚越多。这样人们绕擦康转一圈就等于向神佛无数次的叩拜。
在西藏,家人有病或老人去世,要请来喇嘛念经,喇嘛根据病人或死者的生辰,推算该供什么佛的“擦擦”。家里人依照喇嘛的指点,从擦擦制作人那里用钱物赎回,或者请人制作,然后将这些擦擦供在神山、神殿、寺庙旁的转经路上,或者置于江河神湖之中。有条件的家庭选择认为具有灵气的山上修一个小房屋,然后在里边装上各种擦擦、经书一类的圣物,这种供放“擦擦”的小房屋一般称神殿,常见的多是白色。
拉萨药王山西侧的转经路旁修有不少这样的神殿,经仔细分辨,现有的这些神殿都是筑在原有神殿的遗迹上。因为这种小屋建造非常简陋,遇雨水容易倒塌,所以不知从那个年代开始,人们就是这样修了塌,塌了修,犹如人类的接续一样。现在只要在此地扒开表层,底下都是擦擦的残片。
藏族人认为,生有生神,死有死神。人的一生积德行善者死后为善神,作恶多端者为凶神。人们都希望自己死后归属善神,白色的神殿即是善神的象征。人死后修神殿,以表示对死者的祈愿,人活着时更注重多积善业,所以大量制作擦擦也是一种还愿的方式。
擦擦在西藏也是有等级之分的。通常一般所见的属普通的一种,这种擦擦用一般的泥土制作,所以在民间流传很广。制作时在泥佛的背面粘入青稞或其它吉祥物之类,以显示制作者的虔信,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望。
还有一种擦擦是活佛的骨灰与泥土掺混在一起制作而成的。西藏历史上,寺庙高僧圆寂后多实行火葬,这是西藏丧葬礼仪中最上等的一种葬法,一般只有活佛和上等人才可享用这种“升天”方式。西藏传统习俗中,那些被人们奉为神明的高僧们去世后,人们还要为他修造佛塔,再将用高僧的骨灰和泥土制成的擦擦放入塔中,这样“佛身”可同样赐福于人间。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