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通志稿》记载:“吴英,托克托厅农家子,清同治初,从山东德州人孙老学大竿枪并太祖拳。十二年,得董海川八卦走法,技益精。光绪二十二年春,入京师,为英诚公府护宅,有功,公府赏五品翎顶以宠异之。二十四年,夏游京师,马某求与较技,英在牛街礼拜寺楼上,摔马于马路……”吴英后半生致力于培养武术新秀,在托克托、萨拉齐等地有不少门人,皆为高手。以后沙福、白福、苏二庆、吴耀、马正英等回族拳师,也纷纷开场授徒,回族武术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吴桐(1901年-1962年),回族,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人。自小学习武术。
1937年以前,著名武术大师荣连生在归绥中学执教,吴桐又从师于他学到“阴把枪”和“太极剑”。因为家学渊源,又“八卦”而“太极”,吴桐对“阴把枪”、“太极剑”也有很大的发展。解放后内蒙古体委工作,曾当选为“太级拳”国家裁判,完成关于“太级拳”和“阴把枪”的著作。
民国年间,内蒙古西部及呼和浩特回族的武术事业出现了第一个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吴桐。吴桐出身于武术世家,先从三祖父吴耀学习武术,后又拜吴鉴泉、荣连升等大家为师,终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武术名家,被誉为“塞外武豪”。1928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国术国考(俗称“打擂”),吴桐以三战三捷的优异成绩获甲等奖。
吴桐一生在武术事业上颇有建树,其贡献主要在于:
第一,将中国的优秀拳械吴式太极拳和太极剑介绍到内蒙古西部。通过演练太极拳、太极剑,推动了武术的发展。
第二,倡导成立了内蒙古西部武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武术活动场所“绥远省国术馆”,并担任副馆长主持馆务。绥远省国术馆对传播、研究、普及武术及团结武林志士,摒弃门户之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博采众家之长,发展了不同风格的武术流派。
第三,学习、发展了塞外绝技阴把枪。阴把枪是拳械中一种稀有的枪术,它有一定的枪法、步法、基本功法及练习法,但没有固定套路。吴桐用太极拳的理论剖析阴把枪,把阴把枪的基本内容与家传的杨家四十枪融合在一起,编创了阴把枪的套路,使其好学易传。于是吴桐的名字和内蒙古的武术史永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吴桐的长女吴芸兰除个人长期习武外,于1969年开始在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业余辅导妇女练武,1977年呼和浩特市体委正式聘其为辅导员,成立了太极拳辅导站。十几年来,她始终认真工作。吴芸兰也曾荣获女子太极拳第一名。1983年底,她被中国武术协会等6个单位联合授予“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的光荣称号。
吴桐次子吴秉孝,身为内蒙古医学院体育教授,不仅自己常年精研武艺,而且举办了业余武术锻炼站,培养爱好者,同时对武术遗产进行了认真整理,曾发表论文多篇,并正式出版了《阴把枪》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