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56民族苗族文化

苗族艺术

2013-04-20 15:23:07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苗族艺术

乐器

萧筒

一种吹奏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以及云南、贵州省的苗、彝、瑶族地区。用小竹制成,全长30~40厘米,竹管上开有5到7个按音孔,吹口部分有所不同。瑶族萧筒顶端和后方开一出音孔。彝族和苗族的相似,是在萧筒的顶端堵一木塞;在木塞的后部开一出音孔。声色轻柔,用于日常娱乐生活。

芒筒

亦称“芦笙筒”。也有写作“莽筒”的。是流行于贵州、广西的苗族、侗族地区的吹奏乐器。在一根细竹管靠下端五分之二处安上一个簧片,然后将此簧管放入大竹筒中,做为它的共鸣筒。芒筒大的有200厘米左右,小的有40厘米左右。音色低沉雄浑,作低音配合芦笙齐奏。

板凳

流行于贵州苗族地区的打击乐器。板凳用坚硬的木料做成,长20厘米左右,宽约15厘米。演奏时,左右手各持一个,互相碰发出声音,音色清脆、响亮。

舞蹈

苗族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舞

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

板凳舞

流行于贵州苗族地区.在办喜事宴庆时,为助兴的舞蹈。由一人手拿板凳互击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妇女随之起舞。一般是在有楼板的屋子里,使步伐音节更加响亮,增加气氛。

踩堂舞

男子们吹芦笙,女子们排成弧形跳舞。入夜,村寨中响起铜鼓声,外村寨的男青年手提马灯,吹着芦笙、笛子来到村寨附近“游方”(即男女青年的社交恋爱活动),村村寨寨歌声不断。

民间工艺

苗族民间工艺丰富多彩,久负盛名。最常见的是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几类。

挑花

苗族传统民间工艺。针法有十字针和回复针两种。挑花一般不先起样,仅凭构思在布面上数纱挑刺,正面看反面挑,采用打散结构法,严格按布面经纬逐一挑刺,将诸多的生物形象,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黔中各县、贵阳市的花溪、高坡和湘西等地的挑花技艺都很高。

其图形多由小十字、米字、团花、小点花和斜线组套而成,常以桃红针色为基调,白色、绿色点缀其间,或以黑色作底,用对比强烈的红白色勾出轮廓,再以深红、桃红、黄绿线刺图填充其间,遵义、安顺、镇宁、紫云等地的挑花以大红、深红为主调,再以黄、绿、蓝、粉红等色镶边,也很有特色。

刺绣

刺绣是苗族妇女的特长。刺绣的针法很多,有平绣、凸绣、堆花、辫绣、绉绣、挑绣、缠绣、抽花等十多种,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平绣着重于图案布局的美观匀称,色调分明,给人以物象感。凸绣则用多层次的针法,使图像具有立体造型,并通过不同的色调,再突出图像的层次,它在湖南、云南、广西和黔东南凯里、台江部分地区很流行。辫绣只在雷公山巴拉河一带才有,它将若干根色线编成“辫子”,按设计图案平铺于布上,用丝线钉牢即成。堆花、缠绣等也流行于黔东南地区。刺绣的图案有麒麟、龙、凤和虫、鱼、花卉、桃子等;颜色有大红、水红、紫红、深蓝、浅蓝、深绿、浅绿、橙黄、深黄等。

织锦

织锦在苗族中也很盛行。首先把牵好的经纱轴搁在织机上,再用一块光滑的竹片按照花绞需要,向经纱的一根或数根挑通,而后引进一根纬线。黔东的织锦有宽、窄两种。台江县清水江边用作裙围的织锦,宽约尺许,都是彩色丝线织成,鲜艳夺目。黄平、施秉西部和炉山北部的挑织,全用白棉线织成,宽约1尺,染成藏青色,作妇女衣背用。麻江、丹寨、炉山一带的织锦,全用细丝织成,白纱为纬,图案多为几何形,黑白分明,素雅鲜净。全幅宽约8寸,主要作背带芯用。

蜡染

蜡染盛行于湘西、贵州、云南、川南的大部分苗族中,尤以贵州的安顺、普定、惠水、丹寨等地技艺最高。其制作方法是将白布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绘于布上。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所画的平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折叠起来吻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溶化后即现出白色花纱。

银饰

苗族的银饰以黔东南和湘西的工艺最高。成品有粗细两类:粗件如黔东黄平、炉山、台江一带的扣环项链、实心项圈、实心手镯等,用银分量大,一般不要求精工制作。细件很精致,著名的有黔东清水江、氵舞阳河两岸的银花、围腰链、银羽、银泡、银雀、银索、银冠、银罗汗、银铃;湘西和黔东北的银链、银花、银耳环、银牙签、银铃、银披肩等。制作这类银饰费工极大,要经过多程工序加工而成。

民间文学

《灯花》

苗族民间故事。苗族小伙子都林,他勤劳诚恳,有一天他把一株百合花移栽到窗前,晚上百合花唱着优美的歌声突然消失了。照着他劳动的灯芯却开出了一朵大红花,红花里面有位美丽的姑娘,这就是灯花姑娘。她笑咪咪地从灯花里跳出来站在都林的身边。从此他们两人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幸福美满。两年以后,都林满足了现实的生活逐渐堕落了,他变得懒惰、挥霍,并且不听灯花姑娘的劝说,因此灯花姑娘飞走了。都林把家当都消耗光了。当他想把家里惟一的席子卷起拿去卖时,看见席子下面有灯花绣的象征幸福的手帕,他流下了悔恨的眼泪。从此又开始勤劳起来。后来在一个中秋之夜,灯花姑娘又飞到他身边来了。故事优美,语言生动,富于生活哲理。在国同外都有一定的影响,现已改编成舞剧。

苗族古歌

流传在黔东南地区的创世史诗.全诗有万行以上,分四部分,共12首,即“开天辟地”歌四首、“枫木歌”六首、“洪水滔天歌”和“跋山涉水歌”。这部神话叙事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生动地反映了苗族先民对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的解释和他们艰苦奋斗开创人类历史的功绩。叙事诗用五言轮回问答体。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