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发展艺术金融不能把艺术当成点缀
作者: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主笔、包商银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同时任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大家入史研究与传承工程负责人,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艺术品市场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民协理事,国家时尚创意中心(CAD)资深顾问,中国画廊联盟执行理事长、秘书长;《新华月报》编委。)
在艺术金融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艺术与金融的对接还基本上是处于点对点的产品层面上,并且这种产品的架构,一直是沿着金融产品的架构下进行的,所以在很多时候,投资者似乎不关心产品运营的内容,即艺术品或艺术资产本身,而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了金融产品本身可能会带来的收益。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把非标化的艺术品投资拉入了标准化的金融产品的投资范畴,从而使投资顾问方面临更多的风险管理与控制问题,尤其是独立于职业化水平与专业能力之外的道德风险,从而也增加了艺术金融产业的风险管理与监管的难度,这不利于艺术金融的长远与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强调,发展艺术金融必须强调产业理念。首先,在艺术品金融化的背景下,如果我们无视艺术品资产化带来的影响,忽视这一主线,我们就会难以准确地把握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脉搏,更难以看清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底层结构。
艺术资产属于一种轻资产,不仅敏感性高且脆弱性强。它与其他资产的关联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通过历史地分析其关联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品资产市场有着高敏感性与脆弱性特点。在世界发达国家,艺术品并不是重要的投资标的物,只能算是另类投资,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在西方财富整合中,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配置已深入人心。也就是说,在西方艺术品作为一种理财投资还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时候,西方已经盛行的是将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个选项。所谓资产配置就是用资产的多元化配置来分散资产风险。
但在我国却有所不同,旺盛的投资需求、有限的产品选择、短期获利的投资意识及监管缺失等,艺术金融更多地被当做是一种理财工具,这种现实需要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艺术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路子,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金融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艺术资源本身的特征与特性,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艺术资源资产化、金融化的过程之中找到正确的定位、发展的理念与路径。
在这里,我们也反复强调发展艺术金融的重要意义,更强调艺术金融的发展过程的内在机制的架构,目的是最终使艺术金融的发展平台化,即在专业化、职业化服务为基础之上的多层次、多模式的艺术资产投资与交易的平台。而建立这种模式,专业化是前提,整合发展是手段,是艺术金融产业走出单一化产品业务而进入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要做到这一步,重点是吸引业界的优秀投资机构与投资人进入,核心是新的治理结构及优秀高端的经营管理人才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在资产与价值的层面才能达成艺术与金融紧密的融合,平台化发展的取向才会树立起相应的信誉,而诚信又恰恰是艺术金融市场的生命线。
艺术是金融的资产,艺术是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艺术绝不是金融业的一种点缀,惟有如此,艺术金融业才会走得更好、更远。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