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藏《千字文》细节图
拍出1.4亿元的《千字文》(右)与上博藏《千字文》(左)的对比图。 2012年1月2日,一件被称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的书法作品在深圳拍得1.4亿元。然而,1月4日,上海博物馆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确实是赵佶赐予童贯的书法作品,但只有一件,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拍出5.5亿元人民币的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
去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最贵玉 器——以2.2亿元成交的“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被曝“穿越”
近日,天价艺术品再度闹出天大笑话。去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最贵玉器——以2.2亿元成交的“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被曝“穿越”:在汉代,人们都是席地而坐的,凳子还没发明呢!之所以席地而坐,与当时的服饰有关。据考证:当时人们内穿开裆裤,外罩“裳”,坐高凳十分不雅。凳子是在“胡人”的连裆裤传入后,到了唐朝才逐渐出现的。这么一来,“汉代玉凳”之说简直是无稽之谈。一位专家指出,这件拍品若非现代伪造,其断代亦应在清代以后。甚至有人直言:“这根本不是什么梳妆台和凳子,是神案,是香炉台。可悲我们的玉文化啊!”
当然,没过几日拍卖方“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无辜地称,此件拍品最终实际并未成交,买受人未当场付款,直到目前也没实际交割,颇有息事宁人之嫌。不过,如此“山寨”的拍品是如何“堂而皇之”上拍且由一干专家给出1.8亿估价的,怕是一个更值得追问的问题。
远在欧洲,几乎与此事件发生时间相差无几的一桩事件怕是值得国人深思。藏于法国卢浮宫的达芬奇画作《圣母子与圣安娜》表面出现积垢,去年下半年在一个由20位成员组成的国际咨询保护委员会的建议下接受清理修复。修复之后,很多专家认为这幅画与原作相比过于明亮,存在“过度修复”之嫌。为抗议工程,两位资深的法国艺术史学家西格恩·兰格尼与让·皮埃尔·库赞近日宣布,辞去咨询委员会的职务。这桩事件似与中国艺术圈闹出的笑话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不少中国收藏者赢了出手的阔气,却输了对文化的敬畏。 ——编者
看艺术圈闹出的桩桩笑话,人们一面乐不可支,笑叹“没文化真可怕”,一面胆战心惊,纳闷艺术圈究竟有多少猫腻。
仿品多: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赝品,95%的人赔钱
别以为“亿元时代”选择艺术品“出手”稳赚,据说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赝品,95%的人赔钱,即使是那些天价藏品。切莫低估民间造假的本事,像是河南洛阳孟津县的南石山村、伊川县的烟涧村、禹州的神垕村都是远近闻名的专业仿古村,江西景德镇也云集着大批瓷器仿制的高手。某些高仿品甚至可以攻克“鉴定”的城池,无论专家的“眼学”,还是依靠仪器的科学测试。当然,它们根本值不了几个钱。
近年来,元青花梅瓶频现,数量之多几乎可以用板车拉着卖了。据说它竟是这么炒起来的:一窖大概几十只元青花梅瓶于景德镇旁边的高安县一处工地出土了,且有墓志铭。有“心”人立即请来各大瓷器作坊加班加点造梅瓶,为了更像那么回事,里面还装上当地的兑水谷酒,封口泥也进行古法还原——按照出土梅瓶的办法,不用强力胶加黄泥的现代手法,而是用猪血和糯米浆掺谷壳做成。做好的梅瓶经过“做旧”,用高锰酸钾溶液泡去“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老瓷器釉面比较圆润的光则称“宝光”)、再渗入“土沁”(土壤物质渗入古瓷器釉面造成的洗之不去的痕迹),如此“精心”,难怪很多人看走了眼。又如让“青铜器”锈迹斑斑,也有绝招:先用盐酸水泡器物,然后埋入地下,再在土上浇些酸碱类的药物,过个几年,器表便能生出锈来。
鉴定难:学术分歧本是鉴定本身的特点和难点,日后却被有些人当成了可钻的空子
文物市场上,鉴定是关键环节,负有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健康发展之责。不过,国内艺术品真伪鉴定环节漏洞颇多,恰成“乱源”。
据了解,国内尚无专门从事书画鉴定、同时拥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权威机构。鉴定权威如国家文博单位,其公职人员只能为国有文物“掌眼”,原则上不应参与民间商业或个人藏品鉴定,即便鉴定,也只能是口头的,不能出具鉴定证书,且要声明此乃个人意见。民间的私立鉴定机构倒比比皆是,不过不少类似那种躲在棚户区乱开方子卖假药的“黑诊所”,鉴定证书给钱就开,少说也得一两千一张。不管鉴定方将名头取得怎么富于官方气味或学术色彩,事实上这些证书都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自然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只代表鉴定者的个人意见。当然,也有“江湖郎中”闭起眼睛什么都不认,张口就说“假的”,为了保险。要知道,把真东西看成假东西,反倒攒下了口碑,说明眼光高,看东西紧。此外,还有一种“仪器辨伪”。通过科学手段,虽然能够辨明纸、墨、瓷、泥等元素分属哪个年代,但是没法辨别作品出自何人之手。
就算鉴定有误,哪怕故意乱讲,鉴定方也大可以一句“水平不够”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即便真正的权威机构和专家也必须承认,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限的,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最专业的专家在鉴定方面既有他最擅长的方面,同时也有盲区。况且,鉴定中出现不同意见也很正常。比如对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一幅无题款绢本画《雪竹图》,上世纪70至80年代两位鉴定大家就存在意见上的分歧,谢稚柳鉴定此图出自五代南唐画家徐熙之手,而徐邦达认为,此图早不过南宋中期,晚可到元明之间,因此不会是徐熙或徐派画作。这学术分歧本是鉴定本身的特点和难点,日后却被有些人当成了可钻的空子。
法规囧:免责条款成了艺术品拍卖公司最大的保护伞
正因鉴定遭遇的重重困难,法律认为要求拍卖方对拍品保真显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我国《拍卖法》第61条第2款就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在美国某些州,如果一个拍卖公司打出“保真”旗号,甚至会被认为是不正当竞争,涉嫌商业欺诈,因为本质上做不到,不过是夸下的海口。
结果,免责条款成了艺术品拍卖公司最大的保护伞。拍卖中竞买到假作,依据法律,现实中一般很难让拍卖公司承担责任,因为拍卖公司在拍卖前一般会作出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声明。如若天价买来赝品,根据这份声明,拍卖公司大可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买家只好认栽。
虽说艺术品拍卖公司很难承诺“保真”,但可以承诺“诚信”。比如苏富比国际有限公司的其中一条拍卖规则是:“本公司就赝品提供如下保证:如本公司出售之物品其后被证实为赝品,该项交易将作废,本公司并会以原来出售时的货币退还阁下就该物品支付本公司的任何款项。然而,阁下须于出售日期后不迟于五年内提出……”可惜,国内没有哪家拍卖公司有这样的魄力,敢对已经证实的赝品做出全额退款的承诺。
买家傻:“你不喊叫谁会知道我掉进了粪坑?”
“鲁莽”、“不差钱”、“匪夷所思”……近年来,这些词汇成了某些中国买家的代名词,在国际上落下了不好的名声。他们出手阔绰,品味却不怎么样,只当它们是挂在墙上的股票,投资收益可观就成,还时常出尔反尔、拍而不付。
收藏鉴赏家吴树更是在《谁在忽悠中国》一书中透露,“粪坑思维”是当今不少中国买家的心态写真,揣着明白装糊涂,以讹传讹,买假卖假,就好比不慎掉进粪坑,听到好心人赶忙疾呼“救人”,却反咬好心人一口:“你不喊叫谁会知道我掉进了粪坑?”
又或者,某些买家根本不在乎买的是什么,拍品是真是假,价格是高是低,能把手里来路不明的钱“洗”干净就行。
要知道,真正意义上的藏家是以喜欢艺术品、保护艺术品的心态来进行收藏活动的,多半只买不卖,最是看重从中获取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身心愉悦。(记者 范昕)
这些年,艺术圈闹出的桩桩笑话
这些年,艺术圈闹出的笑话不是一桩两桩了,似乎在一次次挑战着艺术品市场击鼓传花般“博傻”的底线。“汉代玉凳”事件定然不会是最后一桩。有人打趣道:“等着瞧吧,妲己的iPhone4s、雍正的微波炉也会拿来拍卖的,还会美其名曰,某某穿越时带过来的。您别笑,真有人相信。”
◆5.5亿瓷瓶,惊现伦敦郊外遗产小拍
2010年11月11日,伦敦郊外一个小乡村的某座简陋仓库内,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接受私人遗产小拍,一只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以4300万英镑(加上20%的佣金,约合5.5亿元人民币)落槌,成交价相当于估价的40倍。据外媒报道,这只瓶子的拍卖过程跌宕起伏,持续了半个小时。一时间房间挤满了几百人,绝大部分是华人,不少人是“打飞的”赶过来的。其间,拍卖槌被拍卖师敲碎,委托人之一曾一度因休克被抬出拍卖现场。至于买家,是位中国人。有专家认为,这个瓷瓶顶多值三四千万。
◆明知赝品,花上22500倍大价钱
2011年3月22日,一件估价仅为800-1000美元的仿乾隆粉彩瓶在纽约以1800.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8亿)的高价落槌,成交价是估价的22500倍。拍卖行明明白纸黑字标注“类属民国”、“瓶身与底足断开又粘合上,瓶口及耳朵鎏金部分有些磨损”,仍有不少人“不差钱”地英勇举牌,加价都以百万美元计。当时这一“差价最高的拍卖”被业界人士称为“世纪大笑话”。
◆泰斗走眼,自制“金缕玉衣”骗贷数亿
由富商谢根荣买来零散破碎玉片串起来的“金缕玉衣”,十多年前被5位“泰斗级”文物鉴定专家指为“出土真品”,估价24亿,骗贷数亿。2011年9月6日此事东窗事发,当年参与鉴定的专家承认,评估时大家连“金缕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没打开,只围着走了一趟,“过程不太合规矩”。
◆错认母亲,学生习作变身徐悲鸿油画
2011年9月15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研修班的10名学生联名举报:2010年6月于“北京九歌”以7280万元拍出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实为他们同学中某一位1983年的课堂习作,模特乃一个来自江苏农村的女孩,完全不可能是徐悲鸿原夫人蒋碧薇。蹊跷的是,从当时发布的拍卖信息看,这幅油画由徐悲鸿长子徐伯阳“背书”:“此幅油画(人体)确系先父徐悲鸿的真迹,先父早期作品,为母亲保留之遗作。”还有他与这幅画的合影。
◆克隆书法,1.4亿《千字文》疑为赝品
2012年1月2日,一件被称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的书法作品在深圳拍得1.4亿元,据说这是宋徽宗赐给北宋权宦童贯的。1月4日,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确实是赵佶赐予童贯的书法作品,但只有一件,而且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洋货装腔,中国人成英国古董家具救星
2012年1月29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英国古董家具市场消沉了10年,中国买家是救星:“最近在中国首都北京的拍卖行,一个在英国不会超过1000英镑的英式雕花书柜以1万英镑的高价成交,一个座钟则由120镑变成3500镑。”巨大的差价让人瞠目结舌。《每日邮报》给出的解释是:“中国的有钱人越来越喜欢购买那些已经在英国过时的古董家具——他们相信,这些物品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社会地位。”
◆画册作假,说不定哪天以黑洗白
2012年2月1日,一本署名为广州美术学院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叶绿野、刘济荣、陈章绩等多位教授集体编著的书——《岭南画派技法范本》(2011年3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被画家杨之光本人揭发系伪书。其中书中刊登的所谓“范本”,有些竟是假画,不过将假画塞进这看似权威的画册中,说不定哪天就“以假乱真”、“以黑洗白”了。“我自己的画,现在我可以鉴别真假,但如果我死了呢?谁会是大家公认的杨之光作品鉴别权威?”杨之光怒斥伪书公然作假误导读者之余发出的呼吁,将一个困扰艺术界已久的问题再度推上台面:艺术作品真伪鉴定究竟谁说了算?
◆壶王乌龙,民间老艺人号称批量生产
2005年,一件号称唐代长沙窑的人物贴塑大执壶(下图)入藏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成为镇馆“壶王”,杭州市政府奖励“壶王”的捐赠者1500万元。2011年8月20日,媒体爆出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杨静荣公开质疑“壶王”为赝品;而在长沙窑的发源地湖南长沙铜官镇,一位被同行认为有能力制作“壶王”的民间老艺人,宣称自己在1989年做过这么一批,大概30个。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